首页 > 反义词

举一反三的反义词(35个)

共找到 35 个举一反三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一知半解([yī zhī bàn jiě]):指对知识或事物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仅知其表面或片面内容,与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多方面的能力相反。
  2.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比喻学习或理解时不加分析、不求甚解,只是草草了事,无法做到深入思考和类推。
  3. 浅尝辄止([qiǎn cháng zhé zhǐ]):指对事物只是稍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不深入钻研,与通过一件事物广泛推及的能力形成对比。
  4.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指学习或做事时不追求深入的理解,只满足于表面知识,无法做到触类旁通。
  5. 死记硬背([sǐ jì yìng bèi]):指学习时只靠机械记忆,不理解内容,更无法灵活运用或推及其他相关知识。
  6. 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指固守旧有的规则或方法,不懂得变通和创新,与类推和灵活运用的思维方式相悖。
  7. 食古不化([shí gǔ bù huà]):指拘泥于古代的知识或方法,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与善于推及多方面的能力相反。
  8.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比喻做事拘泥于旧有的经验,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思路,与灵活推导的思维方式相对。
  9.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比喻不主动思考和行动,只等待现成的机会,无法做到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10. 因循守旧([yīn xún shǒu jiù]):指沿袭旧有的方式,不求创新和突破,与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的能力形成对比。
  11. 按部就班([àn bù jiù bān]):指做事严格按照既定步骤进行,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无法做到广泛类推和变通。
  12. 亦步亦趋([yì bù yì qū]):指完全模仿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和推导能力,与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的能力相反。
  13.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指严格遵守规则,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灵活性和推导能力,与创新思维相悖。
  14. 故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指满足于旧有的成就,不思进取和变通,与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的能力形成对比。
  15. 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比喻眼界狭窄,只看到有限的内容,无法做到广泛推导和理解多方面的知识。
  16. 管中窥豹([guǎn zhōng kuī bào]):比喻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无法全面理解和推及其他相关内容,与灵活类推相悖。
  17. 一孔之见([yī kǒng zhī jiàn]):指见解狭隘,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无法做到全面推导和灵活运用。
  18. 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无法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更广阔的领域。
  19. 只知其一([zhǐ zhī qí yī]):指只了解事物的某一方面,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推导能力,与灵活类推的思维方式相反。
  20. 不知其二([bù zhī qí èr]):指对事物缺乏全面了解,只能掌握一部分内容,无法做到广泛推导和灵活运用。
  21. 视野狭窄([shì yě xiá zhǎi]):指眼界有限,无法看到更广阔的领域,与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的能力形成对比。
  22. 目光短浅([mù guāng duǎn qiǎn]):指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的思考,无法做到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相关内容。
  23. 见树不见林([jiàn shù bù jiàn lín]):比喻只看到局部而忽视整体,无法做到全面推导和灵活运用知识。
  24. 只见一斑([zhǐ jiàn yī bān]):指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小部分,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推导能力,与灵活类推相悖。
  25. 机械模仿([jī xiè mó fǎng]):指缺乏独立思考,只是机械地模仿他人,无法做到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内容。
  26. 生搬硬套([shēng bān yìng tào]):指不根据实际情况,强行套用他人的方法或经验,与灵活推导的思维方式相反。
  27. 泥古不化([ní gǔ bù huà]):指固守古老的观念或方法,不懂得变通和创新,与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的能力相悖。
  28. 抱残守缺([bào cán shǒu quē]):指固守残缺不全的东西,不思改进和创新,与灵活类推的思维方式形成对比。
  29. 拘泥形式([jū ní xíng shì]):指过于拘束于形式或规则,缺乏灵活性和推导能力,与创新思维方式相反。
  30. 食洋不化([shí yáng bù huà]):指盲目接受外来事物,但不能消化吸收和灵活运用,与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的能力相悖。
  31. 孤陋寡闻([gū lòu guǎ wén]):指见闻狭窄,知识面有限,无法做到广泛推导和灵活运用知识。
  32. 不识大体([bù shí dà tǐ]):指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只关注细枝末节,与全面推导的思维方式相反。
  33. 一叶障目([yī yè zhàng mù]):比喻被细小的事物遮蔽视线,无法看到整体和更广阔的领域,与灵活类推相悖。
  34. 不识变通([bù shí biàn tōng]):指不懂得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方法或思路,与通过一件事物推及其他的能力形成对比。
  35. 顽固不化([wán gù bù huà]):指固执己见,不肯改变和创新,与灵活推导和类推的思维方式相反。

举一反三的详细解释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一个事例推知其他类似情况。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从已知事物推导出未知事物的思维过程,体现了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在实际运用中,举一反三强调的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当掌握某个知识点后,能够主动联想到相关领域的知识,不需要每个细节都重新学习。这种能力在学习新知识、解决问题时尤为重要。

 

具备举一反三能力的人往往思维敏捷,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他们不会局限于表面现象,而是能够深入思考,从个别现象中发现普遍规律。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平时多观察、多思考。通过不断练习将知识融会贯通,建立知识网络,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快速找到解决方法。这也是为什么举一反三被视为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

举一反三的出处

举一反三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