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名正言顺的反义词(48个)

共找到 48 个名正言顺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名不副实([míng bù fù shí]):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符,形容表面与实质不相符合。
  2. 名不正言([míng bù zhèng yán]):指名分不正,言辞也难以顺畅,形容缺乏正当的身份或理由。
  3. 理不直气([lǐ bù zhí qì]):指道理上站不住脚,态度也不够理直气壮,形容缺乏正当依据。
  4. 名实不符([míng shí bù fú]):指名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形容有名无实。
  5. 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指说话并非出于真心,言辞与内心想法不一致。
  6. 名过其实([míng guò qí shí]):指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形容声誉与事实不符。
  7. 理屈词穷([lǐ qū cí qióng]):指道理上不占优势,言辞也显得匮乏,形容无法自圆其说。
  8. 名存实亡([míng cún shí wáng]):指名义上存在,实际上已经消失,形容形式与内容不一致。
  9. 言过其实([yán guò qí shí]):指言辞夸大了实际情况,形容话语与事实不符。
  10. 名不符实([míng bù fú shí]):指名声或称号与实际不相匹配,形容表面与内在不一致。
  11. 虚有其表([xū yǒu qí biǎo]):指只有外表好看,内在却空虚无物,形容缺乏实质内容。
  12. 表里不一([biǎo lǐ bù yī]):指表面与内在不一致,形容外在表现与真实情况不符。
  13. 言行不一([yán xíng bù yī]):指说的与做的不同,形容言辞与行为不一致。
  14. 有名无实([yǒu míng wú shí]):指只有名声或名义,实际上并无内容或价值。
  15. 外强中干([wài qiáng zhōng gān]):指外表看似强大,实则内在空虚,形容缺乏实际能力。
  16. 华而不实([huá ér bù shí]):指外表华丽但没有实际内容,形容缺乏实质意义。
  17. 言辞无据([yán cí wú jù]):指说话没有依据,缺乏事实支撑,形容空洞无物。
  18. 名非其实([míng fēi qí shí]):指名声与实际情况不符,形容有名无实的情况。
  19. 言而无信([yán ér wú xìn]):指说话不算数,缺乏诚信,形容言辞不可靠。
  20. 徒有虚名([tú yǒu xū míng]):指只有空洞的名声,没有实际的内容或能力。
  21. 理亏词弱([lǐ kuī cí ruò]):指在道理上站不住脚,言辞也显得无力,形容缺乏说服力。
  22. 金玉其外([jīn yù qí wài]):指外表看似珍贵美好,实则内在空虚,形容表面与实质不符。
  23. 言无伦次([yán wú lún cì]):指说话没有条理,缺乏逻辑,形容表达混乱。
  24. 名实相悖([míng shí xiāng bèi]):指名称与实际内容相矛盾,形容表面与内在不一致。
  25. 徒有其名([tú yǒu qí míng]):指只有名义而无实际内容,形容空有虚名。
  26. 言不由心([yán bù yóu xīn]):指言辞并非发自内心,形容说话不真诚。
  27. 理不服人([lǐ bù fú rén]):指道理上无法令人信服,缺乏正当性或说服力。
  28. 虚张声势([xū zhāng shēng shì]):指表面上装出强大的样子,实则缺乏实力,形容外强中干。
  29. 言辞空洞([yán cí kōng dòng]):指说话内容空虚,缺乏实质依据或意义。
  30. 名实不副([míng shí bù fù]):指名声与实际不匹配,形容表面与内容不符。
  31. 口是心非([kǒu shì xīn fēi]):指嘴里说的是,内心想的却不是,形容言行不一致。
  32. 有名无分([yǒu míng wú fèn]):指有名称或声誉,但没有实际地位或权力,形容空有虚名。
  33. 言不达意([yán bù dá yì]):指言语无法准确表达内心想法,形容表达不清或不贴切。
  34. 徒具虚名([tú jù xū míng]):指仅仅拥有空洞的名声,缺乏实际价值或能力。
  35. 虚伪矫饰([xū wěi jiǎo shì]):指虚伪做作,表面装模作样,实则缺乏真诚。
  36. 无理取闹([wú lǐ qǔ nào]):指没有道理地胡乱争吵,形容缺乏正当依据的行为。
  37. 言辞虚伪([yán cí xū wěi]):指说话不真实,带有欺骗或做作成分,形容缺乏真诚。
  38. 名不正理([míng bù zhèng lǐ]):指名分不正当,道理也站不住脚,形容缺乏正当性。
  39. 虚浮不实([xū fú bù shí]):指表面看似有内容,实则空虚不真实,形容缺乏实质。
  40. 言辞不实([yán cí bù shí]):指说话内容不真实,缺乏事实依据,形容不可信。
  41. 不伦不类([bù lún bù lèi]):指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合规范或不合逻辑。
  42. 言行相悖([yán xíng xiāng bèi]):指言辞与行为互相矛盾,形容前后不一致。
  43. 名实相违([míng shí xiāng wéi]):指名声与实际情况相违背,形容表面与实质不符。
  44. 强词夺理([qiáng cí duó lǐ]):指用牵强的言辞来争辩,缺乏正当理由,形容不讲道理。
  45. 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指凭空捏造,毫无依据地制造事端,形容缺乏事实基础。
  46. 牵强附会([qiān qiáng fù huì]):指勉强将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形容缺乏合理依据。
  47. 胡言乱语([hú yán luàn yǔ]):指说话没有条理或根据,形容言语混乱且不合逻辑。
  48. 不合情理([bù hé qíng lǐ]):指不符合常情和道理,形容缺乏正当性或逻辑性。

名正言顺的详细解释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路》。这个成语由名正和言顺两部分组成,形容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名正言顺强调做事要有正当的名义和充分的理由。名正指的是名义上要站得住脚,符合规范;言顺指的是道理上要说得通,合乎情理。只有两者兼备,才能让人信服。

 

在实际运用中,名正言顺常用来形容行事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的状态。比如继承家业要有合法手续,官员上任要有正式任命,这些都需要做到名正言顺。反之,如果名不正言不顺,就容易招致非议。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名分和道义的重视。它告诫人们做事不仅要考虑实际效果,还要注重程序正义和道德正当性,这样才能获得广泛认可。

名正言顺的出处

名正言顺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