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开门见山的造句(43个)

共有 43 个开门见山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她习惯开门见山地说明问题。
  2. 老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建议。
  3. 面试时,他开门见山表达了想法。
  4. 我们开门见山地谈起了合作事宜。
  5. 会议中,他总是开门见山发言。
  6. 校长开门见山地表扬了学生。
  7. 经理开门见山地谈论了业绩。
  8. 与其拐弯抹角,不如开门见山
  9. 他讲话总是习惯开门见山,很少拖沓。
  10. 开门见山地说,这项工作难度很大。
  11. 律师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案件情况。
  12. 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13. 开门见山地讲清楚自己的要求最有效。
  14. 会议一开始,他便开门见山地抛出了观点。
  15. 这位同事说话一贯开门见山,毫不隐晦。
  16. 他的讲话没有弯弯绕绕,总是开门见山
  17. 领导喜欢开门见山,不喜欢浪费时间。
  18. 医生给病人开门见山介绍病情,让人信任。
  19. 我习惯开门见山地表达意见,节省大家时间。
  20. 面试官开门见山提出了问题,让我很紧张。
  21. 在聚会上,他开门见山提出合作的建议,大家都很赞同。
  22. 每次会议,主管总会开门见山地陈述本次议题的核心。
  23. 开门见山的交流方式常常可以减少误会,提高沟通效率。
  24. 作为领导,他喜欢开门见山谈论重点,从不绕弯子。
  25. 老板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公司的考核标准,没有丝毫隐瞒。
  26. 她性格直爽,凡事都开门见山地陈述,让人一目了然。
  27. 这次演讲,他选择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讲述自己的经历。
  28. 大家都喜欢他开门见山的做事风格,简单明了且效率高。
  29. 开门见山式的表达能够让听众迅速把握主题,不容易走神。
  30. 每次项目汇报,他都开门见山点出问题,帮助团队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31. 为了节省大家宝贵时间,主管每次会议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从不拖泥带水。
  32. 开门见山的谈话风格在商务场合中常常更受欢迎,因为可以迅速进入正题。
  33. 与其绕弯子,不如像他那样开门见山,把事情讲明白,避免彼此误解和纠缠。
  34. 她在发言时,向来喜欢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要点,不浪费大家半分钟时间。
  35.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习惯开门见山地说明政策变化,员工们因此觉得更加踏实。
  36. 产品经理在演示会上开门见山指出不足,随后详细列举了改进措施,态度诚恳。
  37. 在面对棘手问题时,他从不回避,总是开门见山地给出建议,帮助团队理清思路。
  38. 初次见面时,他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需求,这让我们的合作推进得格外顺利。
  39. 在团队例会上,领导一上来便开门见山,没有客套寒暄,直接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
  40. 客户最欣赏我们开门见山的服务态度,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帮他们节省不少沟通时间。
  41. 做项目汇报时,不必绕弯子,开门见山地直陈利弊,能够更快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支持。
  42. 在跨部门沟通中,他选择开门见山地表明立场,这种直接了当的方式让事情进展更迅速。
  43. 每当团队出现分歧,他总是能开门见山地讲出问题核心,引导大家进行高效的讨论与协作。

开门见山的详细解释

开门见山(kāi mén jiàn shān)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做事直奔主题,不绕圈子。

 

使用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可以让人迅速理解重点,节省时间。在正式场合或商务交流中,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往往更受欢迎,因为它能提高沟通效率。

 

开门见山相反的说话方式是拐弯抹角或旁敲侧击。后者虽然有时显得委婉,但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用来形容诗歌创作要直抒胸臆。如今开门见山的用法已经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汉语中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方式。

开门见山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