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地面的近义词(40个)

共找到 40 个地面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大地([dà dì]):指广阔的陆地表面,常用来形容宽广的自然环境或土壤层。
  2. 陆地([lù dì]):相对于海洋而言,指地球上未被水覆盖的区域。
  3. 地表([dì biǎo]):指地球的外层表面,包括土壤、岩石等固体部分。
  4. 地皮([dì pí]):指土地的表层,常用在与土壤或土地所有权相关的语境中。
  5. 地基([dì jī]):指建筑物下方的土地基础,用于支撑建筑结构。
  6. 地层([dì céng]):指地球表层以下的岩石或土壤分层结构。
  7. 地壳([dì qiào]):指地球最外层的固体部分,通常与地质学研究相关。
  8. 地貌([dì mào]):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如山川、平原等特征。
  9. 地势([dì shì]):指土地的高低起伏状况,常用于描述地理环境。
  10. 地形([dì xíng]):指土地表面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特点,与地貌类似。
  11. 地坪([dì píng]):指室内或室外的平整土地,常用于建筑领域。
  12. 地界([dì jiè]):指土地的边界或分界线,常用在划分区域的语境。
  13. 地段([dì duàn]):指某一特定的土地区域,常与位置价值相关。
  14. 地块([dì kuài]):指划分出来的特定土地范围,常用于规划或开发。
  15. 地盘([dì pán]):指某一范围内的土地区域,也可引申为势力范围。
  16. 土壤([tǔ rǎng]):指地球表层的松散物质层,适合植物生长的部分。
  17. 土层([tǔ céng]):指土地表面的土壤分层,与地质结构相关。
  18. 土质([tǔ zhì]):指土壤的性质或成分,常用于农业或地质分析。
  19. 土体([tǔ tǐ]):指土壤的整体结构或物质,常用于工程领域。
  20. 平原([píng yuán]):指地势平坦、开阔的广阔陆地区域。
  21. 平地([píng dì]):指没有明显起伏的平坦陆面。
  22. 高地([gāo dì]):指地势较高的陆地区域,与低地相对。
  23. 低地([dī dì]):指地势较低的陆地区域,常与水域相邻。
  24. 丘陵([qiū líng]):指地势起伏较小的小山地带,低于山地。
  25. 山地([shān dì]):指地势较高、坡度较大的陆地区域。
  26. 盆地([pén dì]):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区域,常与地质沉降相关。
  27. 高原([gāo yuán]):指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的广阔陆地区域。
  28. 谷地([gǔ dì]):指山间或河流冲刷形成的低洼陆地区域。
  29. 洼地([wā dì]):指地势低洼、易积水的陆地区域。
  30. 坡地([pō dì]):指有一定倾斜度的陆地区域,常用于农业或建筑。
  31. 陆面([lù miàn]):指地球上未被水覆盖的表面部分,与海洋相对。
  32. 地心([dì xīn]):指地球内部的核心区域,也可用于比喻中心位置。
  33. 田地([tián dì]):指用于农业耕作的土地区域。
  34. 农田([nóng tián]):指专门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35. 耕地([gēng dì]):指适合耕种的土地,多用于农业生产。
  36. 土地([tǔ dì]):泛指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常与农业或所有权相关。
  37. 地带([dì dài]):指某一特定地理区域或范围,常与自然环境相关。
  38. 地域([dì yù]):指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或区域,常用于文化或行政划分。
  39. 地面层([dì miàn céng]):指地球表层的最上部分,常用于地质或建筑领域。
  40. 地球表面([dì qiú biǎo miàn]):指地球最外层的固体或液体部分,与内部相对。

地面的详细解释

地面(dì miàn)指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接触的固体部分,是相对于天空而言的下方空间载体。在建筑领域特指建筑物底部的承载平面,与墙面、屋顶共同构成空间围合结构。

 

从地质学角度看,地面由岩石圈表层经过风化作用形成,包含土壤层、沉积物等自然构成。其形态受地形地貌影响,可能出现平原、山地、盆地等不同特征。

 

日常生活中,地面承载着人类行走、物品放置等基础功能。不同材质的地面处理方式如水泥硬化、瓷砖铺设等,直接影响空间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在航空领域,地面常作为参照系存在,与飞行器所处空间状态形成对比。这个词汇通过地面控制、地面雷达等专业术语延伸出更丰富的技术内涵。

地面的出处

地面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