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规律的近义词(39个)

共找到 39 个规律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法则([fǎ zé]):指某种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或准则,常用于描述自然界或社会中的普遍规则。
  2. 定律([dìng lǜ]):指经过验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科学原理或现象的必然联系。
  3. 规则([guī zé]):指某种行为或活动的标准和约束条件,常用于指导或规范。
  4. 准则([zhǔn zé]):指判断或处理事务时所依据的标准或原则。
  5. 章法([zhāng fǎ]):指做事或创作时所遵循的条理和方法。
  6. 法度([fǎ dù]):指行为的规范或标准,常用于形容有条理的约束。
  7. 定则([dìng zé]):指固定的标准或原则,常用于科学或技术领域。
  8. 规程([guī chéng]):指某种工作或活动所遵循的具体步骤和规范。
  9. 轨则([guǐ zé]):指指导行为的规范或标准,多用于正式场合。
  10. 常理([cháng lǐ]):指普遍认可的道理或常识,符合一般认知。
  11. 公理([gōng lǐ]):指被广泛接受、不需证明的基本道理或原则。
  12. 定理([dìng lǐ]):指在特定领域内经过证明的真理或命题。
  13. 理路([lǐ lù]):指思维或推理的条理和逻辑顺序。
  14. 法理([fǎ lǐ]):指法律或制度背后的道理和依据。
  15. 准绳([zhǔn shéng]):指判断或衡量事物的标准,常用于比喻。
  16. 条理([tiáo lǐ]):指事物或思维的逻辑性和有序性。
  17. 秩序([zhì xù]):指社会或事物运行时的有条不紊的状态。
  18. 轨迹([guǐ jì]):指事物发展或运动的路径,常用于比喻某种趋势。
  19. 模式([mó shì]):指某种固定的形式或结构,常用于描述重复出现的方式。
  20. 套路([tào lù]):指固定的方法或程序,常用于口语中描述某种惯例。
  21. 范式([fàn shì]):指某种标准的模型或框架,常用于学术或理论领域。
  22. 惯例([guàn lì]):指长期形成的、大家默认遵守的做法。
  23. 常规([cháng guī]):指通常情况下遵循的做法或标准。
  24. 通则([tōng zé]):指普遍适用的原则或规范。
  25. 定式([dìng shì]):指固定的形式或方法,常用于特定领域。
  26. 规范([guī fàn]):指行为或事物的标准和要求,常用于约束或指导。
  27. 守则([shǒu zé]):指必须遵守的条文或原则,常用于组织或团体。
  28. 纲领([gāng lǐng]):指指导思想或行动的总原则,常用于政策或计划。
  29. 要义([yào yì]):指事物的核心内容或主要原则。
  30. 原理([yuán lǐ]):指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或依据。
  31. 定规([dìng guī]):指固定的标准或约束,常用于口语或地方性表达。
  32. 法式([fǎ shì]):指特定的方法或形式,多用于描述某种固有样式。
  33. 常轨([cháng guǐ]):指通常的路径或标准,形容符合一般情况。
  34. 通例([tōng lì]):指普遍适用的惯例或做法。
  35. 通理([tōng lǐ]):指大家都能理解或接受的道理。
  36. 定例([dìng lì]):指固定的惯例或规定。
  37. 法则性([fǎ zé xìng]):指某种现象或事物具有的必然趋势或原则性特点。
  38. 系统性([xì tǒng xìng]):指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特性。
  39. 条理性([tiáo lǐ xìng]):指事物或思维具有逻辑和顺序的特点。

规律的详细解释

规律(guī lǜ)指的是事物发展中相对稳定、可重复出现的本质联系或必然趋势。这种联系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规律表现为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等现象;社会领域的规律则体现在经济发展周期、文化演变轨迹等方面。认识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预测事物发展方向。

 

规律与偶然性相对,它强调的是事物发展中那些确定不移的、反复起作用的内在联系。掌握规律意味着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脉络,从而在实践中获得主动权。

规律的出处

规律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