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的反义词(32个)
共找到 32 个闻过则喜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 讳疾忌医
- 文过饰非
- 掩耳盗铃
- 刚愎自用
- 独断专行
- 自以为是
- 固执己见
- 一意孤行
- 拒谏饰非
- 闭目塞听
- 我行我素
- 顽固不化
- 一己之见
- 自欺欺人
- 粉饰太平
- 掩饰过失
- 强词夺理
- 拒不认错
- 狡辩饰非
- 自命不凡
- 刚愎自恃
- 不纳忠言
- 一孔之见
- 偏听偏信
- 不思改进
- 自高自大
- 不虚心
- 护短遮丑
- 不求上进
- 自满自足
- 听不进
- 不服输
所有近义词释义
- 讳疾忌医 :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接受批评或改正。
- 文过饰非 :指用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替错误辩解。
- 掩耳盗铃 :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有问题却假装不知道。
- 刚愎自用 :形容固执己见,不听他人意见,独断专行。
- 独断专行 :指不听取他人建议,独自决定并行事。
- 自以为是 :形容自认为正确,不接受别人的看法。
- 固执己见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
- 一意孤行 :不顾他人劝阻,执意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 拒谏饰非 :拒绝他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 闭目塞听 :比喻不看不听外界的情况,拒绝接受不同意见。
- 我行我素 :不顾他人看法,坚持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 顽固不化 :形容非常固执,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
- 一己之见 :指只坚持个人的看法,不接受其他建议。
- 自欺欺人 :指自己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掩盖真相。
- 粉饰太平 :用表面上的好现象掩盖问题或缺点。
- 掩饰过失 :指故意隐藏自己的错误,不愿承认。
- 强词夺理 :用不合理的言辞强辩,掩盖自己的不对。
- 拒不认错 :指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态度顽固。
- 狡辩饰非 :用狡猾的言辞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 自命不凡 :自认为高人一等,不愿接受批评。
- 刚愎自恃 :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听劝告。
- 不纳忠言 :指不接受他人的忠实建议,固执己见。
- 一孔之见 :比喻狭隘的见解,不愿接受不同的看法。
- 偏听偏信 :指只听信片面之词,不全面了解情况。
- 不思改进 :指不考虑改进自己的不足,固守现状。
- 自高自大 :形容自以为高人一等,不肯接受他人意见。
- 不虚心 :指缺乏谦虚态度,不愿接受批评或建议。
- 护短遮丑 :指包庇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愿改正。
- 不求上进 :指缺乏进取心,不愿改进自己的不足。
- 自满自足 :形容对自己现状满足,不思改进或接受意见。
- 听不进 :指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或批评。
- 不服输 :指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失败,态度强硬。
闻过则喜的详细解释
闻过则喜(wén guò zé xǐ)出自《论语·子张》,原句为闻过则喜,闻善则拜。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时,不仅不生气,反而感到高兴。
从字面理解,闻过则喜中的闻指听到,过指过错,则表示就,喜则是高兴。整体意思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欣喜。这种态度体现了谦虚好学的精神,也是儒家推崇的修身之道。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的人往往进步更快。因为他们把批评当作改进的机会,而不是觉得丢面子。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既有利于个人成长,也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闻过则喜并非盲目接受所有批评,而是要有辨别地听取合理建议。真正的智慧在于区分建设性意见和无端指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善如流。
闻过则喜的出处
-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于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曰:闻过则喜,子路之所以为贤也。
-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曰:君之出也,由景监;君之入也,由高门。君得无危乎?闻过则喜,古人所以成大名也,今君何不自省以求大安?
- 班固《汉书·贾谊传》:贾谊上疏曰:臣闻古之圣王,闻过则喜,纳谏不倦,所以能垂衣裳而天下治也。今陛下何不效法古人,广开言路,以收天下之善言?
-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太宗尝谓房玄龄曰:朕每与群臣论事,必欲其直言无隐,闻过则喜,此古之明君所以致治也,卿等其勉之。
闻过则喜的例句
- 他为人谦逊,总是闻过则喜,从不因别人的批评而生气。
- 在团队合作中,她展现了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接受同事的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
- 作为一名领导者,他深知闻过则喜的重要性,因此总是鼓励下属指出他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
- 古人常说,真正有修养的人应当闻过则喜,以此来反省自身,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 小李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闻过则喜的精神,即使面对严厉的批评,也能微笑面对并积极改正。
- 我们应该学习那种闻过则喜的心态,不畏惧别人的指正,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
- 他在朋友的善意提醒中体会到了闻过则喜的道理,从此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