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相信的反义词(32个)

共找到 32 个相信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怀疑([huái yí]):对某事或某人持不确定的态度,缺乏信任感,常指对真实性或可靠性表示疑问。
  2. 质疑([zhì yí]):对某件事或观点提出疑问,表示不完全接受或需要进一步验证。
  3. 不信([bù xìn]):表示不接受或不认可某件事或某人的说法,缺乏信任。
  4. 猜疑([cāi yí]):内心对他人或事物产生不信任的想法,常伴随揣测和不安。
  5. 疑惑([yí huò]):内心对某事感到困惑或不解,缺乏确切的认可或信任。
  6. 迟疑([chí yí]):在决定或行动时犹豫不决,内心对某事缺乏足够的信心。
  7. 不服([bù fú]):对某事或某人表示不认同、不接受,常带有抗拒的情绪。
  8. 否认([fǒu rèn]):明确表示不接受或不认可某件事的真实性或价值。
  9. 反驳([fǎn bó]):对某种观点或说法提出反对意见,表示不同意或不接受。
  10. 驳斥([bó chì]):用言辞或证据反驳某种说法,表示不认同其内容。
  11. 不睬([bù cǎi]):对某事或某人置之不理,表现出不接受或不重视的态度。
  12. 轻视([qīng shì]):对某人或某事缺乏重视或认可,认为其不值得关注。
  13. 漠视([mò shì]):对某事或某人完全不在意,表现出忽视或不接受的态度。
  14. 忽视([hū shì]):对某事或某人不够重视,甚至完全不予理会。
  15. 无视([wú shì]):完全不理会或不认可某事的存在或价值。
  16. 不理([bù lǐ]):对某事或某人置之不理,表示不予接受或关注。
  17. 冷漠([lěng mò]):对某事或某人表现出冷淡、不关心的态度,缺乏认同感。
  18. 疏远([shū yuǎn]):与某人或某事保持距离,情感上不亲近,缺乏信任感。
  19. 排斥([pái chì]):对某人或某事持拒绝态度,不愿接受或认同。
  20. 抗拒([kàng jù]):对某事或某人表现出反对或拒绝,不愿接受其影响。
  21. 抵制([dǐ zhì]):主动反对或拒绝某事或某人,不予认可或接受。
  22. 不屑([bù xiè]):对某事或某人表现出轻蔑或不以为然的态度,不予重视。
  23. 鄙视([bǐ shì]):对某人或某事持轻蔑态度,认为其不值得认可或关注。
  24. 厌恶([yàn wù]):对某人或某事感到反感或讨厌,不愿接受或认同。
  25. 反感([fǎn gǎn]):对某事或某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内心表示排斥。
  26. 嫌弃([xián qì]):对某人或某事表现出不喜欢或不满意,不愿接纳。
  27. 不齿([bù chǐ]):对某人或某事感到鄙视,认为其不值得尊重或认可。
  28. 不悦([bù yuè]):对某事或某人感到不满或不高兴,缺乏认同感。
  29. 不忿([bù fèn]):对某事感到不平或不满,表示不接受或不认同。
  30. 不平([bù píng]):对某事感到不公平或不满意,内心表示抗拒。
  31. 不屑一顾([bù xiè yī gù]):对某事或某人完全不予理会,认为不值得关注或重视。
  32. 嗤之以鼻([chī zhī yǐ bí]):对某事或某人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和不屑,完全不予认可。

相信的详细解释

相信(xiāng xìn)是一个表达信任与认同的词语。它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真实性、可靠性持有肯定态度,认为其值得信赖。这种态度往往基于经验、证据或情感因素,体现了个体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从心理层面看,相信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础。当我们相信他人时,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社会纽带。这种信任可能源于长期观察,也可能来自直觉判断,但都包含着对未知风险的接纳。

 

在认知过程中,相信与怀疑构成辩证关系。完全的相信可能带来盲目,适度的怀疑则保持理性。健康的相信应当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同时保留修正空间,这种平衡体现着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相信的程度存在差异。从将信将疑到深信不疑,反映了认知投入的深浅。这种差异往往影响着人们的决策方式和行为模式,构成个体独特的世界观。

相信的出处

相信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