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因地制宜的反义词(36个)

共找到 36 个因地制宜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一成不变([yī chéng bù biàn]):指做事或处理问题总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做任何调整或改变,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的方式相反。
  2. 千篇一律([qiān piān yī lǜ]):形容事物或做法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变化或差异,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3. 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指固守旧有的规则或方法,不肯变通,缺乏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的能力。
  4. 按部就班([àn bù jiù bān]):指按照固定的步骤或程序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缺乏灵活性。
  5. 因循守旧([yīn xún shǒu jiù]):指沿袭旧有的方式或习惯,不思创新或改进,与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的方式相悖。
  6. 刻板僵化([kè bǎn jiāng huà]):形容思维或行为模式固定不变,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无法适应不同情境。
  7.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指严格遵守规则或惯例,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的灵活性。
  8. 一刀切式([yī dāo qiē shì]):指处理问题时不考虑具体差异,采取统一的办法,缺乏针对性和灵活调整。
  9. 生搬硬套([shēng bān yìng tào]):指不考虑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别人的方法或经验,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10. 一概而论([yī gài ér lùn]):指不分具体情况,对所有事物都用同一种观点或方法处理,缺乏差异化考虑。
  11. 照本宣科([zhào běn xuān kē]):指完全按照书本或既定内容行事,不加变通,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12. 机械呆板([jī xiè dāi bǎn]):形容做事缺乏灵活性,完全按照固定模式操作,不考虑环境或条件的不同。
  13. 一板一眼([yī bǎn yī yǎn]):指做事非常刻板,严格遵循固定规则,缺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能力。
  14. 如出一辙([rú chū yī zhé]):指事物或做法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变化或创新,无法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
  15. 一模一样([yī mú yī yàng]):形容事物或方法完全相同,毫无差异,缺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的灵活性。
  16. 死板教条([sǐ bǎn jiào tiáo]):指固守教条或固定模式,不肯变通,无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17. 抱残守缺([bào cán shǒu quē]):指固守残缺不全的旧事物或方法,不思改进,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方式相反。
  18. 因袭成法([yīn xí chéng fǎ]):指沿用旧有的方法或规则,不加创新或调整,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或需求。
  19. 一以贯之([yī yǐ guàn zhī]):指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或方法,不做任何改变,缺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灵活性。
  20. 墨守陈规([mò shǒu chén guī]):指固守过时的规则或方法,不肯变通,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的方式相悖。
  21. 循序渐进([xún xù jiàn jìn]):指按照固定顺序逐步进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特殊性,缺乏灵活调整。
  22. 一成不变([yī chéng bù biàn]):指做事或处理问题总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做任何调整或改变,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的方式相反。
  23.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比喻拘泥于固定观念,不懂得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方法,缺乏灵活性。
  24. 按图索骥([àn tú suǒ jì]):指完全按照既定标准或模式寻找或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缺乏变通能力。
  25. 一律对待([yī lǜ duì dài]):指对所有事物或情况都采取相同的方式处理,不考虑具体差异,缺乏针对性。
  26. 死守教条([sǐ shǒu jiào tiáo]):指严格固守固定原则或规则,不肯变通,无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方法。
  27. 一成不改([yī chéng bù gǎi]):指始终保持原来的模式或方法,不做任何改变,缺乏根据环境调整的能力。
  28. 一成定式([yī chéng dìng shì]):指做事完全按照固定的模式或套路,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缺乏灵活性。
  29. 一脉相承([yī mài xiāng chéng]):指完全继承原有方式或传统,不加变通,无法适应不同环境或需求。
  30. 一成不变([yī chéng bù biàn]):指做事或处理问题总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做任何调整或改变,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的方式相反。
  31. 一刀两断([yī dāo liǎng duàn]):比喻处理问题时不考虑具体情况,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缺乏针对性调整。
  32. 一视同仁([yī shì tóng rén]):指对所有人或事都采取同样的态度或方法,不考虑具体差异,缺乏灵活性。
  33. 统一标准([tǒng yī biāo zhǔn]):指对所有情况都采用相同的准则或方法,不考虑具体环境的差异,缺乏变通。
  34. 一成定规([yī chéng dìng guī]):指做事完全按照固定的规则或模式,不做任何调整,无法适应不同情况。
  35. 一成不变([yī chéng bù biàn]):指做事或处理问题总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做任何调整或改变,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的方式相反。
  36. 一成不移([yī chéng bù yí]):指始终坚持固定的方式或方法,不做任何改变,缺乏根据情况调整的能力。

因地制宜的详细解释

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或措施。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强调耕作要顺应土地特性,后来引申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客观条件,采取适合实际情况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因地制宜体现为不照搬固定模式,而是灵活变通。比如在乡村振兴中,山区发展林业经济,平原发展规模农业,沿海发展渔业旅游,都是因地制宜的典型表现。

 

这个理念在现代管理中尤为重要。企业开拓市场时需要因地制宜调整产品策略,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时也要因地制宜考虑区域差异。盲目套用统一标准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因地制宜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深入调研实际情况,把握事物特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地制宜的出处

因地制宜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