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有形的反义词(35个)

共找到 35 个有形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无形([wú xíng]):指没有具体形态或无法触摸的事物,常用来形容抽象的概念或不可见的现象。
  2. 虚无([xū wú]):表示空虚或不存在的状态,常用于描述没有实质内容或实体的东西。
  3. 空灵([kōng líng]):形容空虚而灵动,常指没有具体形态但充满意境或精神层面的特质。
  4. 缥缈([piāo miǎo]):形容虚无飘忽、难以捉摸的状态,多用于描述模糊或不真实的存在。
  5. 隐约([yǐn yuē]):指模糊不清、若隐若现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不明确或难以辨识的事物。
  6. 朦胧([méng lóng]):形容模糊不清、似有似无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不具明确轮廓的景象或感觉。
  7. 抽象([chōu xiàng]):指脱离具体形象、仅存在于思维或概念中的状态,与具象相对。
  8. 空泛([kōng fàn]):表示内容空洞、没有具体指向,常用来批评缺乏实质的言论或想法。
  9. 虚幻([xū huàn]):指不真实、如梦如幻的状态,常用来形容虚构或不切实际的事物。
  10. 飘渺([piāo miǎo]):形容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不确定的存在或意境。
  11. 模糊([mó hu]):指轮廓或内容不清晰的状态,常用来形容视觉或概念上的不明确。
  12. 空洞([kōng dòng]):形容没有内容或实质,常用来描述缺乏深度的思想或表达。
  13. 无踪([wú zōng]):表示没有痕迹或踪影,常用来形容完全消失或不可寻觅的状态。
  14. 无影([wú yǐng]):指没有影子或踪迹,形容完全不可见或不存在的状态。
  15. 空虚([kōng xū]):形容内心或内容上的空荡荡,常指缺乏充实感或实质。
  16. 无实([wú shí]):指没有实际内容或依据,常用来形容空话或不切实际的想法。
  17. 虚浮([xū fú]):形容不踏实、缺乏根基的状态,常用于批评不切实际的行为或态度。
  18. 无据([wú jù]):表示没有依据或证据,常用来形容缺乏支撑的言论或观点。
  19. 无定([wú dìng]):指没有固定形态或规则,常用来形容不稳定或不明确的状态。
  20. 无象([wú xiàng]):表示没有具体形象或表征,常用于哲学或抽象讨论中。
  21. 空无([kōng wú]):形容完全空荡或不存在的状态,常用于描述极度的虚无感。
  22. 无状([wú zhuàng]):指没有具体形状或状态,常用来形容不可捉摸的存在。
  23. 无体([wú tǐ]):表示没有具体实体或形态,常用于抽象概念的描述。
  24. 虚渺([xū miǎo]):形容虚无缥缈、难以把握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不真实的感觉。
  25. 无端([wú duān]):指没有根源或依据,常用来形容无故或莫名其妙的情况。
  26. 无根([wú gēn]):表示没有根基或来源,常用来形容缺乏基础的事物。
  27. 无凭([wú píng]):指没有凭据或依据,常用来形容没有证据支持的说法。
  28. 无迹([wú jì]):表示没有痕迹或线索,常用来形容完全消失或不可寻觅的状态。
  29. 无相([wú xiàng]):指没有具体形象或表征,常用于宗教或哲学语境中描述抽象状态。
  30. 无质([wú zhì]):表示没有实质或具体内容,常用于描述空洞或抽象的事物。
  31. 无貌([wú mào]):指没有具体面貌或外形,常用来形容不可见或不明确的存在。
  32. 空茫([kōng máng]):形容空荡而茫然的状态,常用于描述虚无或无边际的感觉。
  33. 无边无际([wú biān wú jì]):形容没有边界或限制,常用来描述广阔或抽象到无法具体化的状态。
  34. 若隐若现([ruò yǐn ruò xiàn]):形容时隐时现、模糊不清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不确定的景象或感觉。
  35. 虚无缥缈([xū wú piāo miǎo]):形容空虚而飘忽不定,常用来描述不真实或难以捉摸的存在。

有形的详细解释

有形(yǒu x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能够被感官直接感知或通过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事物。这个词语强调事物的物质性和可触摸性,与抽象、无形的事物形成对比。

 

在哲学范畴中,有形通常指具有物质形态的存在,比如山水、建筑、器具等。这些事物都具有明确的轮廓和物理特征,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直接把握。与之相对的是精神、思想等无形存在。

 

日常生活中,有形也常用来形容具体可见的成果或证据。比如企业会追求有形资产的增长,艺术家会创造有形的艺术作品。这种用法突出了事物的实在性和可验证性。

 

需要注意的是,有形与无形并非绝对对立。某些事物可能同时具备有形和无形两种属性,比如货币既有钞票这种有形形式,也包含信用这种无形价值。

有形的出处

有形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