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人人自危的近义词(45个)

共找到 45 个人人自危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人心惶惶([rén xīn huáng huáng]):形容人们内心恐惧不安,情绪动荡,担心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2.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形容人们极度惊恐,听到一点风声或鸟鸣就以为是敌人来袭,反映出高度紧张的状态。
  3.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比喻人们在恐惧中疑神疑鬼,把草木都看成是敌兵,形容极度的惊慌和不安。
  4. 人人自保([rén rén zì bǎo]):指每个人都只顾保护自己,不顾及他人,反映出一种普遍的恐惧和自私心理。
  5. 人人自顾([rén rén zì gù]):形容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安危,不顾他人处境,常用于形容恐慌或混乱的局面。
  6. 人人不安([rén rén bù ān]):指所有人都感到不安和恐惧,普遍缺乏安全感。
  7. 人人恐惧([rén rén kǒng jù]):形容所有人都处于害怕和担忧的状态,心理压力很大。
  8. 人人惊恐([rén rén jīng kǒng]):指人们普遍感到惊慌和害怕,情绪极度不稳定。
  9. 人人忧虑([rén rén yōu lǜ]):形容每个人都充满忧愁和顾虑,内心不安定。
  10. 人人戒备([rén rén jiè bèi]):指所有人都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时刻防备可能的危险。
  11. 人人提防([rén rén tí fáng]):形容每个人都小心谨慎,时刻防备不测之事。
  12. 人人警惕([rén rén jǐng tì]):指人们普遍保持警觉,担心会有不好的情况发生。
  13. 人人惶恐([rén rén huáng kǒng]):形容所有人都感到恐惧和不安,心理状态极度紧张。
  14. 人人战栗([rén rén zhàn lì]):指人们因为害怕而身体发抖,内心充满恐惧。
  15. 人人胆怯([rén rén dǎn qiè]):形容所有人都缺乏勇气,内心充满畏惧和不安。
  16. 人人畏惧([rén rén wèi jù]):指所有人都感到害怕,不敢面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17. 人人惊慌([rén rén jīng huāng]):形容人们普遍处于慌乱状态,内心充满恐惧。
  18. 人人骇怕([rén rén hài pà]):指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害怕,情绪极度不安。
  19. 人人寒心([rén rén hán xīn]):形容人们内心感到恐惧和失望,对形势感到担忧。
  20. 人人惴惴([rén rén zhuì zhuì]):指所有人都心神不宁,充满不安和恐惧的情绪。
  21. 人人震恐([rén rén zhèn kǒng]):形容人们普遍感到震惊和害怕,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22. 人人忧惧([rén rén yōu jù]):指所有人都既忧愁又害怕,内心充满不安。
  23. 人人惶然([rén rén huáng rán]):形容人们普遍感到惊慌失措,情绪不稳定。
  24. 人人畏缩([rén rén wèi suō]):指所有人都因为害怕而退缩,不敢面对危险。
  25. 人人疑虑([rén rén yí lǜ]):形容人们普遍心存疑虑和不安,对未来充满担忧。
  26. 人人惊惧([rén rén jīng jù]):指所有人都感到既惊讶又害怕,心理压力很大。
  27. 人人慌张([rén rén huāng zhāng]):形容人们普遍处于慌乱状态,行为和情绪失控。
  28. 人人忌惮([rén rén jì dàn]):指所有人都心存顾忌和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29. 人人发怵([rén rén fā chù]):形容人们普遍感到害怕和胆寒,对某些事情心有余悸。
  30. 人人不安([rén rén bù ān]):指所有人都缺乏安全感,内心充满担忧和恐惧。
  31. 人人惶乱([rén rén huáng luàn]):形容人们普遍感到慌乱和不安,情绪难以平静。
  32.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己吓自己,形容过度的恐惧和不安。
  33. 惶惶不安([huáng huáng bù ān]):形容内心极度不安和恐惧,时刻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
  34. 惴惴不安([zhuì zhuì bù ān]):指内心充满不安和恐惧,总是提心吊胆的状态。
  35. 提心吊胆([tí xīn diào dǎn]):形容非常担心和害怕,内心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36. 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形容因害怕或敬畏而小心翼翼,内心充满不安。
  37. 如履薄冰([rú lǚ bó bīng]):比喻处事极为小心谨慎,担心稍有不慎就会出错或引发危险。
  38. 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形容内心极度恐惧和不安,感到非常害怕。
  39.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形容非常恭敬和害怕,常用于形容对权威的敬畏和不安。
  40.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比喻因受过惊吓而极度敏感和恐惧的人或事物。
  41. 心神不宁([xīn shén bù níng]):形容内心不安,情绪波动,无法平静下来。
  42. 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指内心七上八下,充满不安和担忧的情绪。
  43.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形容极度恐惧或紧张,内心和身体都感到不安。
  44.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指内心充满恐惧和不安,情绪难以平静。
  45. 惶然失措([huáng rán shī cuò]):形容因惊慌而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人人自危的详细解释

人人自危(rén rén zì wēi)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在某种危险或不安定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

 

这个成语源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了秦末动荡时期百姓的生存状态。当社会秩序崩溃或面临重大危机时,人人自危的心理便会蔓延。人们不再信任他人,时刻提防可能降临的危险,甚至因过度警惕而互相猜忌。

 

人人自危不仅适用于战乱时期,现代社会中若出现信任危机、制度失效或突发灾难时,同样可能引发这种群体性焦虑。成语中的自危二字,既包含对客观危险的感知,也暗含主观上的过度防卫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人人自危往往会导致集体行为的非理性化。当每个人都只关注自身安全时,反而可能加速社会协作体系的瓦解,形成恶性循环。这与同舟共济的集体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人人自危的出处

人人自危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