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欲盖弥彰的近义词(45个)

共找到 45 个欲盖弥彰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弄巧成拙([nòng qiǎo chéng zhuō]):原本想用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结果反而使情况变得更糟,适得其反。
  2. 越描越黑([yuè miáo yuè hēi]):本想通过解释或掩饰来消除误会或问题,结果却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令人更加怀疑。
  3. 此地无银([cǐ dì wú yín]):比喻想要隐藏某件事,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让人一眼看出破绽。
  4. 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破坏了原本的完美,导致事情变得更差。
  5.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比喻自欺欺人,用自以为是的办法掩盖真相,结果反而让人更加清楚地看到问题。
  6. 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指用虚假的手段欺骗自己,也试图欺骗他人,实则无法掩盖事实。
  7. 适得其反([shì dé qí fǎn]):指采取的措施或方法与原本的目的完全相反,结果反而更糟。
  8. 事与愿违([shì yǔ yuàn wéi]):事情的发展与自己的期望或计划完全相反,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9. 多此一举([duō cǐ yī jǔ]):做了不必要的事情,反而可能引发更多问题或让人看出破绽。
  10. 不打自招([bù dǎ zì zhāo]):没有被逼问就主动承认或暴露自己的问题,等于自己揭露真相。
  11. 自暴其短([zì bào qí duǎn]):自己暴露自己的缺点或不足,本想隐藏却反而让人更加关注。
  12. 自掘坟墓([zì jué fén mù]):比喻自己采取某些行动,结果却害了自己,等于自找麻烦。
  13. 自食恶果([zì shí è guǒ]):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最终尝到苦果,承担不利的后果。
  14. 自取其辱([zì qǔ qí rǔ]):自己做出某些行为,反而让自己蒙受羞辱或难堪。
  15. 自找麻烦([zì zhǎo má fán]):主动去做一些不必要的事,结果给自己带来困扰或问题。
  16. 自乱阵脚([zì luàn zhèn jiǎo]):自己先乱了分寸或计划,反而暴露了弱点或问题。
  17. 自露马脚([zì lù mǎ jiǎo]):自己不小心露出破绽或真相,让人看出问题所在。
  18. 自投罗网([zì tóu luó wǎng]):比喻自己主动陷入困境或暴露问题,等于自找麻烦。
  19. 搬石砸脚([bān shí zá jiǎo]):比喻自己做的事情反而害了自己,等于自讨苦吃。
  20. 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ù]):比喻自己做的事情让自己陷入困境,无法摆脱。
  21. 自寻烦恼([zì xún fán nǎo]):自己主动找来不必要的麻烦或困扰,等于自找苦头。
  22. 自作自受([zì zuò zì shòu]):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最终自己承担不良后果。
  23. 自讨苦吃([zì tǎo kǔ chī]):自己主动去做一些事情,结果让自己受苦或吃亏。
  24. 自取灭亡([zì qǔ miè wáng]):自己做出某些行为,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或毁灭。
  25. 自作聪明([zì zuò cōng míng]):自以为聪明地行事,结果反而暴露问题或弄巧成拙。
  26. 欲速不达([yù sù bù dá]):想急于达到目的,反而未能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27. 南辕北辙([nán yuán běi zhé]):比喻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结果越走越远,未能达成目的。
  28. 背道而驰([bèi dào ér chí]):指行为或方法与目标完全相反,结果越来越偏离初衷。
  29. 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付出的代价远大于得到的收获,等于做了无用功。
  30. 因小失大([yīn xiǎo shī dà]):为了小的利益或掩饰小的错误,反而失去了更大的东西。
  31. 顾此失彼([gù cǐ shī bǐ]):顾及了这一方面,却忽略了另一方面,结果未能全面处理问题。
  32.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把主要和次要的关系搞反了,结果适得其反,问题更严重。
  33.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放弃了根本的东西去追求次要的,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34. 偷鸡不成([tōu jī bù chéng]):比喻想占便宜或掩盖问题,结果反而失败,弄巧成拙。
  35. 偷鸡摸狗([tōu jī mō gǒu]):比喻偷偷摸摸做不光彩的事,结果往往暴露出来。
  36. 露出破绽([lù chū pò zhàn]):不小心显露出漏洞或问题,让人一眼看出真相。
  37. 漏洞百出([lòu dòng bǎi chū]):比喻事情或计划中问题很多,容易被人发现破绽。
  38. 欲说还休([yù shuō hái xiū]):想说却又不说,欲言又止,反而让人更加起疑或关注。
  39. 欲言又止([yù yán yòu zhǐ]):想要说出来却又停下,反而让人更加注意到问题所在。
  40. 遮遮掩掩([zhē zhē yǎn yǎn]):比喻试图隐藏某些事情,但行为上反而让人更加怀疑。
  41. 藏头露尾([cáng tóu lù wěi]):比喻想隐藏真相,却不小心露出一些端倪,让人察觉。
  42. 东遮西掩([dōng zhē xī yǎn]):比喻这里遮盖那里掩饰,结果反而让人看出更多问题。
  43. 顾左右而言他([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比喻故意回避问题,转移话题,反而让人更加起疑。
  44. 文过饰非([wén guò shì fēi]):用言辞掩饰自己的过错或问题,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45. 强词夺理([qiǎng cí duó lǐ]):用不合理的言辞强行辩解,反而让人更加看清问题。

欲盖弥彰的详细解释

欲盖弥彰(yù gài mí zhāng)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越想掩盖事实真相,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昭公元年》,原指用布遮盖反而使花纹更显眼,后来演变为形容掩饰行为适得其反的效果。

 

生活中欲盖弥彰的现象很常见。当一个人极力否认某件事时,过度的辩解反而会引起他人怀疑。刻意的掩饰往往伴随着不自然的神情或矛盾的说辞,这些细节会让真相更加引人注目。

 

从心理学角度看,欲盖弥彰效应源于人类对异常行为的敏感度。过度的掩饰行为本身就会成为新的关注点,反而将想要隐藏的内容凸显出来。这种现象提醒我们,有时候坦率面对问题比刻意遮掩更为明智。

欲盖弥彰的出处

欲盖弥彰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