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三缄其口的造句(41个)

共有 41 个三缄其口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面对这件事,他三缄其口
  2. 三缄其口,没有多说一句。
  3. 谈到这话题,她总是三缄其口
  4. 他们对细节三缄其口,只字未提。
  5. 面对记者,他仍然三缄其口
  6. 他选择三缄其口,不愿作答。
  7. 小王关于此事始终三缄其口
  8. 在重要场合上,她三缄其口
  9. 面对流言,这位老师三缄其口,从不辩解。
  10. 提及那段往事,他宁愿三缄其口,不谈一字。
  11. 发生意外后,目击者选择三缄其口,拒绝描述现场情况。
  12. 他在会上始终三缄其口,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13. 关于此次合作的细节,双方领导层均保持三缄其口
  14. 无论旁人怎么追问,他都选择三缄其口,态度坚决。
  15. 面对众人的责问,经理只是三缄其口,没有任何回应。
  16. 尽管外界议论纷纷,她还是三缄其口,绝口不提个人私事。
  17. 即使面对最亲密的朋友,他也三缄其口,不愿透漏秘密。
  18. 尽管他知道事情的真相,但他依旧选择三缄其口
  19. 面对同事们的询问,李主任只是三缄其口,没有正面答复。
  20. 尽管媒体苦苦追问,发言人却一直三缄其口,守口如瓶。
  21. 关乎公司的变动,他三缄其口,任何细节都不曾透露。
  22. 每次家人问起往年的经历,她都三缄其口,脸色凝重。
  23. 在大家的注视下,尽管内心焦急,他仍三缄其口,一言不发。
  24. 小张明明知道内幕,却对外三缄其口,从不轻易泄露半句。
  25. 对于考察的结果,校长和老师们都选择三缄其口,保持沉默。
  26. 朋友们开玩笑地问起那件趣事,他竟然三缄其口,始终不肯多言。
  27. 尽管有人试图套话,他还是三缄其口,把所有话都憋在心里了。
  28. 每当谈及过往失败的经历,老李都习惯性地三缄其口,不愿再回忆。
  29. 关于那个传闻,大家都避而不谈,只有小王三缄其口,脸上露出无奈的笑。
  30. 无论听到什么流言,他始终三缄其口,从不在人前发表看法,也不参与讨论。
  31. 面对学生们的好奇追问,班主任只是微微一笑,三缄其口,让谜团继续流传。
  32. 外界盛传项目即将启动,然而公司高层始终三缄其口,未就任何细节做出说明。
  33. 会议结束后,参与人员三缄其口,没有人愿意向外界泄露会议的任何内容。
  34. 在众人的议论纷纷中,他选择三缄其口,无论是谁询问都没有得到答案。
  35. 公司内外都在揣测新政策,主管们却一致三缄其口,什么决定都没透露。
  36. 对于即将到来的变革,相关负责人三缄其口,甚至连最基本的信息都不肯透露。
  37. 被问及感情生活,小李只是微笑地三缄其口,无论朋友怎样追问都无从知晓答案。
  38. 尽管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老王却总是三缄其口,从不轻易将自己的心得分享出去。
  39. 每当家里人谈及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她总是三缄其口,不愿让家人担心自己的处境。
  40. 即便经受外界再多的猜测和质疑,项目负责人始终三缄其口,从未主动发表任何观点。
  41. 面对外界的种种猜测,无论如何诱导和盘问,公司发言人三缄其口,绝口不泄露内部消息。

三缄其口的详细解释

三缄其口(sān jiān qí kǒu)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闭口不言、谨慎说话的状态。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多次封住嘴巴,比喻说话非常谨慎,不轻易发表意见。

 

这个成语来源于《孔子家语》中的记载,相传孔子在参观周庙时,看到一尊铜人像,嘴上被贴了三道封条,背后刻着古之慎言人的字样。孔子由此领悟到慎言的重要性,告诫弟子们要像这尊铜人一样三缄其口

 

在现代汉语中,三缄其口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些敏感或重要场合下保持沉默,不轻易透露信息。这个成语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内敛,也反映了为人处世的智慧,提醒人们在说话前要深思熟虑。

三缄其口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