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节制的近义词(46个)

共找到 46 个节制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克制([kè zhì]):指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欲望,避免过度或失控的行为,通常用于描述自我约束的能力。
  2. 抑制([yì zhì]):指通过意志力或外部手段压抑某种冲动或行为,常用于情感或本能的控制。
  3. 约束([yuē shù]):指用规则或道德规范限制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一定的标准或要求。
  4. 控制([kòng zhì]):指通过理智或手段对某种情况、情绪或行为进行管理,使其不超出范围。
  5. 遏制([è zhì]):指阻止或限制某种不良倾向或行为的发生,常用于较大范围的管束。
  6. 收敛([shōu liǎn]):指在言行或态度上变得谨慎、低调,避免过分张扬或放纵。
  7. 检点([jiǎn diǎn]):指在行为或言语上注意分寸,保持端正的态度,避免失当。
  8. 自律([zì lǜ]):指依靠自身意志力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或道德标准。
  9. 自制([zì zhì]):指通过内在力量控制自己的欲望或冲动,保持理性和冷静。
  10. 自持([zì chí]):指在情绪或行为上保持稳重,不轻易被外界影响而失态。
  11. 自抑([zì yì]):指主动压抑自己的情感或冲动,以维持内心的平衡或得体。
  12. 节欲([jié yù]):指在欲望方面有所限制,避免过度沉溺或放纵。
  13. 节俭([jié jiǎn]):指在生活或消费上避免浪费,保持简朴和适度的态度。
  14. 适度([shì dù]):指在行为或选择上保持恰当的分寸,不偏激也不过分。
  15. 有度([yǒu dù]):指做事或表达时掌握好分寸,避免过度或不足。
  16. 稳重([wěn zhòng]):指在性格或行为上表现得沉稳、谨慎,不轻率行事。
  17. 慎重([shèn zhòng]):指在处理事务或做出决定时小心翼翼,避免冲动或失误。
  18. 审慎([shěn shèn]):指在行动或决策时深思熟虑,力求稳妥和周全。
  19. 克己([kè jǐ]):指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个人私欲或不良习惯。
  20. 自省([zì xǐng]):指反省自身行为或思想,及时纠正偏差,保持清醒。
  21. 自警([zì jǐng]):指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言行,避免犯错或失态。
  22. 自束([zì shù]):指用内在的规范或原则约束自己,防止行为越界。
  23. 守分([shǒu fèn]):指安守本分,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保持适度。
  24. 守己([shǒu jǐ]):指严于律己,遵守自己的原则,不逾越界限。
  25. 持重([chí zhòng]):指在言行上表现得稳重、谨慎,不轻举妄动。
  26. 端正([duān zhèng]):指在态度或行为上保持正直、得体,不偏离规范。
  27. 检束([jiǎn shù]):指在言行上自我约束,注意分寸,避免失礼或失控。
  28. 约己([yuē jǐ]):指对自己严格要求,限制不适当的欲望或行为。
  29. 谨言([jǐn yán]):指在言语上小心谨慎,避免说出不当或冒失的话。
  30. 慎行([shèn xíng]):指在行动上小心翼翼,避免做出不合适的举动。
  31. 自守([zì shǒu]):指坚守自己的原则或立场,不受外界诱惑而动摇。
  32. 自重([zì zhòng]):指注重自身品行,保持尊严和得体,不轻率行事。
  33. 自约([zì yuē]):指自己给自己设定规范或界限,严格遵守。
  34. 有节([yǒu jié]):指在行为或态度上保持分寸和节奏,不失控也不过度。
  35. 自控([zì kòng]):指通过自身意志力管理情绪或行为,避免失态或冲动。
  36. 守制([shǒu zhì]):指遵守一定的规范或制度,限制自己的言行。
  37. 约制([yuē zhì]):指通过约定或规则来限制行为,保持适当的范围。
  38. 自节([zì jié]):指在行为或欲望上自我限制,保持适度和平衡。
  39. 克欲([kè yù]):指克服内心的欲望或冲动,保持理性和清醒。
  40. 守正([shǒu zhèng]):指坚守正道或原则,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和规范。
  41. 自肃([zì sù]):指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端正的态度和行为。
  42. 自检([zì jiǎn]):指自我检查言行,及时发现并改正不妥之处。
  43. 自律自制([zì lǜ zì zhì]):指通过自我规范和内在力量控制行为,保持理性和得体。
  44. 严于律己([yán yú lǜ jǐ]):指对自己要求严格,遵守规则,不放纵自己。
  45. 谨言慎行([jǐn yán shèn xíng]):指在言语和行动上都小心谨慎,避免失误或不当。
  46. 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指严格要求自己,抑制私欲,为公共利益服务。

节制的详细解释

节制(jié zhì)指对行为或欲望进行适度控制,避免过度放纵。这个词语蕴含着理性调控的智慧,强调在享受与克制之间找到平衡点。

 

从行为层面看,节制体现为对本能冲动的约束。比如饮食有度是节制,挥霍无度则是其反面。古人讲发乎情止乎礼,正是节制思想的典型表达。

 

在情感领域,节制表现为情绪的收放自如。喜怒哀乐皆不过分,既不放纵情绪泛滥,也不强行压抑本性。这种恰到好处的把控,往往体现着个人修养的深度。

 

现代社会中,节制更延伸为对消费主义、物质欲望的理性态度。懂得节制的人,能够在物欲横流中保持清醒,避免成为欲望的奴隶。

节制的出处

节制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