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道德的近义词(35个)

共找到 35 个道德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品德([pǐn dé]):指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行为规范。
  2. 德行([dé xíng]):指人的品行和操守,通常用来评价一个人在伦理上的表现。
  3. 操守([cāo shǒu]):指坚守原则和节操,强调在行为上的正直和自律。
  4. 节操([jié cāo]):指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坚守的原则和底线。
  5. 品行([pǐn xíng]):指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内在品质,常用于评价其为人处世的态度。
  6. 德性([dé xìng]):指人的品性和行为准则,带有一定的传统伦理色彩。
  7. 道义([dào yì]):指合乎正义和公理的行为准则,强调社会责任感。
  8. 义理([yì lǐ]):指符合正义和道理的原则,常用于描述行为背后的依据。
  9. 仁义([rén yì]):指仁爱与正义的品质,强调对他人的关怀和公平。
  10. 德义([dé yì]):指高尚的品行和正义感,体现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11. 风范([fēng fàn]):指高雅的行为举止和榜样般的品质,常用于赞扬他人。
  12. 气节([qì jié]):指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强调在困境中坚守原则。
  13. 操行([cāo xíng]):指日常行为和品格表现,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为人。
  14. 德操([dé cāo]):指高尚的品性和行为准则,强调内在修养。
  15. 情操([qíng cāo]):指高尚的情感和志趣,通常与精神追求相关。
  16. 品格([pǐn gé]):指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准则,常用来形容内在素质。
  17. 修养([xiū yǎng]):指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的个人素质和行为规范。
  18. 风骨([fēng gǔ]):指高洁的品性和坚韧的精神,常用于赞美有气节的人。
  19. 正气([zhèng qì]):指正直的精神和行为,象征不屈服于邪恶的态度。
  20. 德风([dé fēng]):指高尚的作风和品行,常用于形容榜样人物。
  21. 义气([yì qì]):指讲求忠诚和正义的精神,常用于朋友间的相互支持。
  22. 忠义([zhōng yì]):指忠诚和正义的品质,强调对国家和他人的责任。
  23. 仁德([rén dé]):指仁爱和品行的结合,体现对他人的关怀和正直。
  24. 高风([gāo fēng]):指高尚的作风和品性,常用于赞扬令人敬佩的行为。
  25. 亮节([liàng jié]):指高洁的节操和品行,常用来形容不屈不挠的精神。
  26. 德范([dé fàn]):指高尚的品行和榜样作用,常用于形容令人效仿的典范。
  27. 品性([pǐn xìng]):指一个人的性格和内在素质,体现其行为准则。
  28. 德望([dé wàng]):指因高尚品行而获得的声望和尊重。
  29. 义节([yì jié]):指正义和节操的结合,强调在行为上的正直。
  30. 操节([cāo jié]):指坚守节操和原则,常用于形容有底线的人。
  31. 人品([rén pǐn]):指一个人的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常用于评价整体形象。
  32. 德才([dé cái]):指品行和才能兼备,强调全面的个人素质。
  33. 道德观念([dào dé guān niàn]):指对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的认知,体现个人或社会的规范意识。
  34. 伦理规范([lún lǐ guī fàn]):指社会或群体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
  35. 行为准则([xíng wéi zhǔn zé]):指指导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规范和标准,常用于约束和引导。

道德的详细解释

道德(dào dé)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善恶评价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既包含个人内心的价值准则,也体现为群体共同认可的行为标准。

 

道德的本质在于引导人们向善避恶,它不同于法律的外在强制性,更多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良知来维持。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的具体内容可能存在差异,但诚实、善良、公正等核心价值具有普遍性。

 

从功能角度看,道德既约束个体行为,也维系社会秩序。当个人利益与他人或集体利益冲突时,道德往往要求作出利他选择。这种调节作用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

道德的出处

道德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