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望洋兴叹的近义词(36个)

共找到 36 个望洋兴叹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望尘莫及([wàng chén mò jí]):比喻差距太大,无法赶上或企及,常用于形容能力或成就上的悬殊差异。
  2. 自愧不如([zì kuì bù rú]):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心中感到惭愧,多用于自我反省或谦虚的表达。
  3. 自惭形秽([zì cán xíng huì]):因觉得自己条件或能力不足而感到羞愧,常用于面对优越者时的自卑心理。
  4. 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在比较中显得不足或逊色,常用以形容在某些方面被他人远远超越。
  5.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形容因惊讶或震撼而说不出话来,常用于面对超出想象的事物时的反应。
  6. 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赞叹所见的事物或成就达到了极致,无以复加,常用于表达由衷的佩服。
  7. 甘拜下风([gān bài xià fēng]):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不如对方,多用于表示对他人优越表现的认可。
  8. 自叹弗如([zì tàn fú rú]):自己感叹不如别人,带有一种自谦或自省的情感,常用于比较后的感慨。
  9. 望而却步([wàng ér què bù]):看到某种情况或困难而退缩不敢前进,常用于形容面对巨大差距时的畏惧。
  10. 望而生畏([wàng ér shēng wèi]):看到某种情景或事物而感到害怕或敬畏,多用于形容面对强大对象时的心理。
  11. 自不量力([zì bù liàng lì]):不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常用于形容试图挑战远超自身水平的事物时的不自知。
  12. 力不从心([lì bù cóng xīn]):心里想做某事,但能力不足无法实现,常用于表达一种无能为力的遗憾。
  13. 心有余悸([xīn yǒu yú jì]):心中仍有恐惧或不安,常用于面对令人震撼或压倒性的事物后的心理反应。
  14. 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内心真诚地佩服和信服,多用于对他人卓越表现的由衷折服。
  15. 甘心俯首([gān xīn fǔ shǒu]):心甘情愿地低头认输或服从,常用于承认自己不如他人的情境。
  16. 望风披靡([wàng fēng pī mǐ]):比喻见到对方的气势就溃败或屈服,常用于形容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无力感。
  17. 心服口服([xīn fú kǒu fú]):内心和言语上都表示信服,常用于对他人优越表现的彻底认可。
  18. 瞠乎其后([chēng hū qí hòu]):远远落在后面,无法赶上,多用于形容在竞争或比较中的巨大差距。
  19. 自知之明([zì zhī zhī míng]):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或局限,常用于在对比中认识到自身不足的自觉。
  20. 望其项背([wàng qí xiàng bèi]):只能看到别人的背影,形容差距较大无法追赶,多用于能力或成就的比较。
  21. 望尘不及([wàng chén bù jí]):连对方的尘土都追不上,形容差距悬殊,常用于比喻能力或水平的巨大差异。
  22. 自愧弗如([zì kuì fú rú]):自己感到惭愧,认为不如他人,常用于自我反省或谦逊的表达。
  23. 无地自容([wú dì zì róng]):因羞愧而觉得自己无处容身,常用于面对他人优越表现时的自卑情绪。
  24. 自惭不如([zì cán bù rú]):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多用于在比较中产生的自卑心理。
  25. 叹息不已([tàn xī bù yǐ]):因感慨或无奈而不断叹息,常用于面对无法企及的事物时的情感流露。
  26. 自叹不如([zì tàn bù rú]):自己感叹不如他人,常用于在对比中认识到自身不足时的感慨。
  27. 自甘落后([zì gān luò hòu]):甘心落在别人后面,承认自己不如人,常用于自谦或自省的表达。
  28. 自认不如([zì rèn bù rú]):自己承认不如别人,多用于在比较中自觉退让或服输的情境。
  29. 自愧无能([zì kuì wú néng]):因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感到惭愧,常用于面对强大对象时的自省心理。
  30. 自感渺小([zì gǎn miǎo xiǎo]):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常用于在面对宏大或强大事物时的自我认知。
  31. 自知不如([zì zhī bù rú]):自己清楚地知道不如他人,常用于在对比中产生的自觉和谦虚态度。
  32. 自叹无能([zì tàn wú néng]):自己感叹能力不足,无法达到某种水平,常用于面对差距时的无奈情绪。
  33. 无能为力([wú néng wéi lì]):没有能力去做某事,常用于面对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物时的无奈。
  34. 无可奈何([wú kě nài hé]):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常用于面对无法改变的差距或局面时的情绪。
  35.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è]):因对比而显得逊色或无光,多用于在比较中感到自己的不足或失落。
  36. 自叹渺小([zì tàn miǎo xiǎo]):自己感叹自身的渺小,常用于面对宏伟或强大对象时的心理感受。

望洋兴叹的详细解释

望洋兴叹(wàng yáng xīng tàn)原指面对浩瀚海洋时发出的感叹,现多比喻因力量不足或条件有限而感到无可奈何。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讲述河伯见到北海时的震撼: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望洋兴叹。故事生动展现了面对宏大事物时的渺小感。

 

现代使用中,望洋兴叹常用来形容面对艰巨任务时的无力感。比如看到堆积如山的工作,或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人们往往会生出望洋兴叹的感慨。这个成语既包含对事物宏大的惊叹,也暗含自身能力有限的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望洋兴叹中的洋最初特指北海,后来泛指大海。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演变,让成语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成为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固定表达。

望洋兴叹的出处

望洋兴叹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