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反义词

存在的反义词(32个)

共找到 32 个存在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消失([xiāo shī]):指某事物不再被感知或察觉,失去踪迹或不复显现。
  2. 消亡([xiāo wáng]):指某事物彻底失去生命力或不再持续,逐渐灭绝或终结。
  3. 消逝([xiāo shì]):指事物逐渐淡去或不再留存,常用于描述时间或记忆的流失。
  4. 泯灭([mǐn miè]):指某事物完全丧失或不再显著,常用于形容情感、痕迹等的彻底消失。
  5. 灭绝([miè jué]):指某种生命体或事物完全不复存留,通常用于物种或文化的终结。
  6. 没落([mò luò]):指势力、地位或影响力的衰退,逐渐失去原有的重要性。
  7. 衰亡([shuāi wáng]):指事物走向衰败,最终不复持续或彻底消退。
  8. 殆尽([dài jìn]):指资源或事物几乎完全耗尽,不再具备原有的状态。
  9. 消散([xiāo sàn]):指事物逐渐散去,不再聚集或显现,如烟雾散开一般。
  10. 湮没([yān mò]):指事物被埋没或遗忘,不再为人所知或关注。
  11. 绝迹([jué jì]):指某事物完全不复出现,彻底失去踪影。
  12. 消退([xiāo tuì]):指某种状态或影响逐渐减弱,最终不复显著。
  13. 陨落([yǔn luò]):指某人或事物失去原有地位或生命,常用于比喻性的衰败。
  14. 消弭([xiāo mǐ]):指冲突或问题被平息,不再持续或显现。
  15. 消解([xiāo jiě]):指矛盾或问题被化解,不再具备原有的影响。
  16. 逝去([shì qù]):指时间、生命或事物不再留存,逐渐远去。
  17. 覆灭([fù miè]):指某事物彻底毁灭或不复存续,常用于形容势力或组织的终结。
  18. 崩塌([bēng tā]):指结构或体系彻底瓦解,不再具备原有的形态。
  19. 瓦解([wǎ jiě]):指组织或整体分崩离析,不再维持原状。
  20. 衰退([shuāi tuì]):指事物逐渐失去活力或重要性,走向低谷。
  21. 破灭([pò miè]):指希望、梦想或计划彻底失败,不再可能实现。
  22. 沦丧([lún sàng]):指道德、品质或地位的丧失,不再具备原有的价值。
  23. 消融([xiāo róng]):指冰雪等物质融化殆尽,也可比喻事物的逐渐散失。
  24. 绝灭([jué miè]):指某事物完全不复存续,彻底失去踪迹。
  25. 衰竭([shuāi jié]):指力量或资源耗尽,不再具备原有的功能。
  26. 消减([xiāo jiǎn]):指数量或影响逐渐减少,最终趋于无形。
  27. 散失([sàn shī]):指事物分散或遗失,不再完整或集中。
  28. 殒命([yǔn mìng]):指生命终结,不再存活,常用于描述死亡。
  29. 消没([xiāo mò]):指事物逐渐隐没或不再显现,常用于比喻性描述。
  30. 沦亡([lún wáng]):指国家或势力彻底覆没,不再具备独立性。
  31. 不复存在([bù fù cún zài]):指某事物彻底失去踪迹或不再显现于世。
  32. 荡然无存([dàng rán wú cún]):指事物完全不复留存,彻底消失无踪。

存在的详细解释

存在(cún zài)是一个哲学和日常用语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词汇,它指事物在时空中的实际显现或持续状态。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存在意味着某物具有客观实在性,能够被感知或确认。

 

在哲学领域,存在常常与本质相对,探讨事物为何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等哲学家将存在视为最根本的哲学议题,认为对存在的理解构成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

 

日常生活中,存在更多用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现实性。比如我们会说某个问题确实存在,或者某种生物仍然存在于某个地区。这种用法强调的是可观察、可验证的客观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存在既可以指物质实体的存在,也可以指抽象概念的存在。比如思想、情感等非物质事物,只要能够产生实际影响,也可以被认为是某种形式的存在

存在的出处

存在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