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智愚的近义词(33个)

共找到 33 个智愚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聪笨([cōng bèn]):指人的聪明与笨拙,通常用来形容智力上的差异。
  2. 明暗([míng àn]):比喻智慧与愚昧的对立,也可以指事物清晰与模糊的对比。
  3. 贤愚([xián yú]):指有德才与无才德的人,常用来区分人的品行和能力高低。
  4. 高下([gāo xià]):常用来比喻能力或智慧的差距,也可以指地位或水平的不同。
  5. 优劣([yōu liè]):指事物或人的好坏、强弱差异,常用于评价能力或素质。
  6. 强弱([qiáng ruò]):用来形容能力或素质上的差异,也可以指力量或势力的对比。
  7. 好坏([hǎo huài]):指品质或能力上的差别,常用于评价人或事物的优劣。
  8. 上下([shàng xià]):常用来表示地位、能力或水平的高低差异。
  9. 长短([cháng duǎn]):比喻能力或特长上的差异,也可以指优缺点的对比。
  10. 得失([dé shī]):指成功与失败或利弊的对比,有时也隐喻智慧与判断的差异。
  11. 成败([chéng bài]):指事情的结果好坏,常与决策或能力的优劣相关。
  12. 利弊([lì bì]):指事物有利与不利的方面,有时与判断力的高低挂钩。
  13. 正误([zhèng wù]):指对错或判断的准确性,常用来评价思维的清晰程度。
  14. 是非([shì fēi]):指对错或道理的辨别,常与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相关。
  15. 清浊([qīng zhuó]):比喻人的品性或智慧的纯正与混杂,也可以指事物的好坏。
  16. 真伪([zhēn wěi]):指真假或事实的辨别,与人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有关。
  17. 深浅([shēn qiǎn]):常用来比喻知识或见解的深刻与肤浅。
  18. 厚薄([hòu bó]):比喻人的见识或修养的深厚与浅薄。
  19. 远近([yuǎn jìn]):有时用来比喻眼光或见识的长远与短浅。
  20. 大小([dà xiǎo]):可比喻能力或见识的广博与狭窄。
  21. 精粗([jīng cū]):指做事或思考的精细与粗糙,常用来评价人的用心程度。
  22. 灵钝([líng dùn]):形容人的反应或思维的敏捷与迟缓。
  23. 敏滞([mǐn zhì]):指人的思维或行动的敏捷与迟滞。
  24. 悟迷([wù mí]):比喻人对事理的领悟与迷惑,常与理解力相关。
  25. 通塞([tōng sè]):指人对事物的理解通达与闭塞,常用来形容见识的开阔与否。
  26. 达昧([dá mèi]):形容人对道理的通达与愚昧,常与认知能力挂钩。
  27. 开蔽([kāi bì]):比喻人的思想开明与蒙蔽,常用来形容视野的宽窄。
  28. 明昧([míng mèi]):指人对事理的明晰与糊涂,常用来评价洞察力。
  29. 智拙([zhì zhuō]):形容人的聪明与笨拙,常用来对比能力上的差异。
  30. 才拙([cái zhuō]):指人的才华与笨拙,常用来形容天赋或能力的不同。
  31. 聪明才智([cōng míng cái zhì]):指人的头脑灵活和才华出众,常用来形容高超的思维能力。
  32. 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形容人缺乏见识和理解能力,常用来批评认知上的不足。
  33. 见识短浅([jiàn shí duǎn qiǎn]):指人的眼光狭窄,缺乏长远或深刻的思考。

智愚的详细解释

智愚(zhì yú)是一个由两个对立概念组成的复合词,用来形容人的智慧与愚钝并存的状态。这个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认为人的心智往往同时包含着聪慧与愚昧的特质。

 

从字面来看,智愚中的智代表智慧、聪明,愚则指愚笨、迟钝。这种看似矛盾的概念组合,实际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双重特性。每个人在某些方面可能表现出色,在另一些方面却可能显得笨拙。

 

在哲学层面上,智愚这个概念提醒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人的能力。即便是最聪明的人也会有认知盲区,而看似愚钝的人也可能在某些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智慧。这种认识有助于我们保持谦逊,避免陷入自以为是的误区。

 

在实际应用中,智愚常被用来描述那些时而聪明时而糊涂的人,或者指代那些在专业领域很出色却在生活常识上有所欠缺的人。这个词的使用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宽容和理解,承认人无完人的客观事实。

智愚的出处

智愚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