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悲天悯人的造句(41个)

共有 41 个悲天悯人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2. 他的性格中有悲天悯人的一面。
  3. 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感著称。
  4. 她表现出悲天悯人的仁爱。
  5. 老人总是悲天悯人地劝导后辈。
  6. 他经常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看待世界。
  7. 在灾难面前,她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感。
  8. 他的悲天悯人,让旁人敬佩不已。
  9. 看到无家可归的人,他总是悲天悯人
  10. 那位学者写文章时,常怀有悲天悯人的心思。
  11. 诗人的字里行间,满是悲天悯人的关怀。
  12. 身为医生,他常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13. 面对弱小群体时,总流露出悲天悯人的善意。
  14. 她因悲天悯人,总是帮助有困难的人。
  15. 他之所以广受爱戴,是因为他的悲天悯人
  16. 他的悲天悯人,使得身边的人都很信赖他。
  17. 她常常悲天悯人,看不得他人受苦受难。
  18. 因为悲天悯人,他捐助了许多慈善机构。
  19. 他那悲天悯人的气质,在困境中更加明显。
  20. 作为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常带有悲天悯人的情感倾向。
  21. 正因有悲天悯人的襟怀,他生活得更加充实。
  22. 父亲常教育我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关爱弱小。
  23. 老太太在遇见流浪儿时,总流露悲天悯人的表情。
  24. 他因悲天悯人,经常救助无助的陌生人。
  25. 在经历苦难之后,他更加悲天悯人,对世事更加宽容理解。
  26. 诗人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描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27. 他为人正派,时常以悲天悯人的心情宽慰他人。
  28. 她正是因为心怀悲天悯人之情,才选择从医,希望为患者减轻痛苦。
  29. 他的行为总是让人感受到悲天悯人,尤其是在看到有人受欺负时,他总会出手相助。
  30. 在看到流离失所的人们无助的眼神时,他内心那悲天悯人的一面油然而生,不禁暗自垂泪。
  31. 他不仅是一个有着丰富知识的学者,更是一个常怀悲天悯人情怀、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仁者。
  32. 面对社会的不公、人生的坎坷,他始终以悲天悯人的视角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33. 他的作品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感,总是在呼唤世人不要冷漠,要对苦难的人们给予关怀和温暖。
  34. 她因为有悲天悯人的心肠,常常自费去偏远山区支教,尽力帮助困境中的孩子完成学业。
  35. 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悲天悯人的目光中,总能看到不一样的人情与温度。
  36.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像他这样怀有悲天悯人之心的人,才能让弱者感受到希望与温暖。
  37. 他的言谈举止之间,无不传递着他那悲天悯人的心肠,让周围的人觉得无比温暖和安心。
  38. 目睹灾民流离失所,孩子饥饿无助,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激励着他投身公益。
  39. 无论面对多大的压力,他都能以悲天悯人的胸怀宽容他人,让团队保持和谐与信任。
  40. 事业有成的他并没有忘记社会责任,总以悲天悯人的心态倾听弱势群体的呼声。
  41. 儒家所推崇的悲天悯人,是一种将自身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高尚精神追求。

悲天悯人的详细解释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是一个富有哲理的中国成语,形容一种对天地万物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同情。这个词语由悲天和悯人两部分组成,前者表达对天道不公的哀叹,后者体现对世人苦难的怜悯。

 

悲天悯人蕴含着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博大胸怀,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持有这种情怀的人,往往能够跳出个人得失,关注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悲天悯人被视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许多文人志士都以此自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不公,减轻人间疾苦。这种情怀既包含对现实的批判,也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需要注意的是,悲天悯人不同于简单的感伤或消极情绪,而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它促使人们思考社会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

悲天悯人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