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句

弭灾消患的造句(38个)

共有 38 个弭灾消患的造句/例句,分别如下:

  1. 官员尽力弭灾消患,维护安定。
  2. 国君常以弭灾消患为己任。
  3. 为守护百姓,必须弭灾消患
  4. 贤人善谋,能够弭灾消患
  5. 朝廷派使者弭灾消患四方。
  6. 贤臣进言,帮助弭灾消患
  7. 宗庙之事,亦应弭灾消患
  8. 国家有难,必须弭灾消患
  9. 治理天下,要善于弭灾消患
  10. 治理有道,方能弭灾消患安民心。
  11. 百姓安居乐业,皆因弭灾消患得力。
  12. 众臣商议,寻找弭灾消患之良策。
  13. 为保一方平安,纵然辛劳也要弭灾消患
  14. 良策弭灾消患,国泰而民安,天下太平。
  15. 大臣们通力合作,共同弭灾消患,扶助国运。
  16. 明主善用贤能,才能顺利弭灾消患,安定天下。
  17. 灾变接踵而至,唯有共同协作方可弭灾消患于未然。
  18. 治理江山需谨慎,犹须弭灾消患,防患于未然,不可松懈。
  19. 弭灾消患之责牢记于心,方能成就万民安乐的太平盛世。
  20. 先王以仁爱安邦,慎独自律,弭灾消患,世代为百姓所称颂。
  21. 治理一方,若能及时弭灾消患,即可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
  22. 大臣们夜以继日奔波,惟愿弭灾消患,使百姓安生立业于乡土。
  23. 国家危难之时,群臣群策群力,协同弭灾消患,终得山河无恙。
  24. 圣王仁德,用心弭灾消患,使得百姓皆安之若素,无复忧患之苦。
  25. 无论局势如何变化,君臣始终以弭灾消患为己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26. 面对突发的天灾人祸,朝廷积极调度,使者奔走各地,弭灾消患于民间。
  27. 太守深知民间疾苦,竭力弭灾消患,处处以百姓安危为先,令人感佩。
  28. 国政衰微时,必须举贤任能,共同担当弭灾消患之责,方能化危为安。
  29. 有远见的君主,总是在风险未形成之前,就已开始弭灾消患,避免后患。
  30. 大到天灾,小到民乱,国家都应以最快的速度,积极派人弭灾消患,保障安全。
  31. 将士们于边疆镇守,弭灾消患,不惧辛苦,为了一方百姓岁月静好而默默奉献。
  32. 管弦渐起,宴乐之际,君臣依然不忘弭灾消患的责任,常以国泰民安为念。
  33. 灾害袭来时,只有及时组织救援,迅速弭灾消患,才能化险为夷,保障民众安全。
  34. 中原动荡,边陲不靖,若无良臣尽心弭灾消患,恐怕百姓难得安宁。
  35. 古代明君深谙治国之道,总是以弭灾消患为先于一切,力保人民安康。
  36. 治理国家,最忌后知后觉,若能居安思危,提前弭灾消患,便能长治久安。
  37. 大旱连绵,田野焦枯,幸赖地方官员尽心弭灾消患,使百姓免于饥馑。
  38. 在乱世之中,只有齐心协力,弭灾消患,才能共渡难关,迎来和平的曙光。

弭灾消患的详细解释

弭灾消患(mǐ zāi xiāo huàn)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成语,由弭灾和消患两个动宾词组构成。弭指平息、消除,灾代表自然灾害或祸事;消意为解除,患指忧患或隐患。这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消除灾祸、防患未然的内涵。

 

在古代文献中,弭灾消患常与祭祀活动相关联,体现古人通过特定仪式祈求平安的智慧。如《周礼》记载的雩祭就是典型的弭灾消患仪式,人们通过虔诚的祭祀来消除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从现代视角看,弭灾消患不仅指具体的防灾减灾行为,更包含未雨绸缪的哲学思想。这个词语提醒人们要具备风险意识,在祸患尚未形成时就采取预防措施,体现中华文化中防微杜渐的处世智慧。

 

在实际运用中,弭灾消患既可用于描述具体的防灾行动,也可比喻解决潜在问题的过程。无论是治理水患还是化解社会矛盾,只要能达到消除隐患、保障安全的目的,都可以称之为弭灾消患

弭灾消患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