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的反义词(20个)
共找到 20 个听从的反义词,分别如下:
- 抗拒
- 违抗
- 反抗
- 违背
- 忤逆
- 抵制
- 拒绝
- 对抗
- 违逆
- 叛逆
- 不服
- 不从
- 不屈
- 不依
- 逆反
- 不顺
- 反对
- 不听
- 不理
- 抗命
所有近义词释义
- 抗拒 :指不接受或不服从某种安排或指令,表现出抵触的态度。
- 违抗 :指不遵从他人的命令或要求,有意与之对着干。
- 反抗 :指对某种控制或压迫进行抵制,表现出不屈服的态度。
- 违背 :指不按照某种意愿或规定行事,与之相悖。
- 忤逆 :指不顺从长辈或权威的意愿,表现出不敬或不从的态度。
- 抵制 :指主动拒绝接受或参与某事,通常带有反对的意味。
- 拒绝 :指明确表示不接受或不遵从某项要求或提议。
- 对抗 :指与某方持相反立场,进行直接的抵触或斗争。
- 违逆 :指不顺从他人的意愿或安排,表现出背离的态度。
- 叛逆 :指不接受传统或权威的约束,表现出反叛的行为或态度。
- 不服 :指内心不认同或不接受某种安排,表现出不甘心的情绪。
- 不从 :指不愿意按照他人的要求或指示去做,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
- 不屈 :指在压力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保持自己的立场。
- 不依 :指不愿意按照他人的想法或要求行事,表现出独立的态度。
- 逆反 :指在心理或行为上与主流或要求相反,表现出抵触情绪。
- 不顺 :指不愿意顺应他人的安排或意愿,表现出不配合的姿态。
- 反对 :指明确表示不同意或不赞成某种意见或决定。
- 不听 :指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或指令,置之不理。
- 不理 :指对他人提出的要求或意见不予理会,表现出忽视的态度。
- 抗命 :指不遵从上级的命令或指示,表现出不服从的行为。
听从的详细解释
听从(tīng cóng)是一个常用的汉语动词,表示接受并按照他人的意见、命令或建议行事。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或弱势方对强势方的服从态度,带有一定的顺从意味。
在实际使用中,听从往往体现为对权威或经验的尊重。比如士兵会听从长官的指挥,孩子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这种服从关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不是盲目的顺从。
需要注意的是,听从与服从、遵从等近义词略有区别。它更强调主动接受而非被动执行,通常带有积极正面的感情色彩。当一个人选择听从他人时,往往意味着他认可对方的观点或权威性。
在语法上,听从可以直接接宾语,比如听从指挥、听从安排等。这个词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听从的出处
-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季康子问: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从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曰:余闻之先人曰,周生有言,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夫以羽之勇,足以拒秦之兵,及楚汉相争,汉王遣使告以义帝之死,羽怒,兴兵伐汉,天下之士莫不归心。然羽自矜其勇,不肯听从良言,卒为汉所灭,悲夫!
- 司马光《资治通鉴》:臣光曰:夫以孝武之明,拨乱反正,攘除四夷,开广边土,功业炳焕,群臣莫及。然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百姓愁苦,盗贼蜂起。及其晚年,颇知悔悟,封禅告成,顾命霍光,属以社稷,托孤之重,足见其识人之明也。光既受命,听从先帝遗诏,辅佐少主,废昌邑,立宣帝,卒安汉室,功在社稷,诚一代之贤相也。
- 陈寿《三国志》:太祖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绍既北面而事,备必不乐,欲还许都,则羽为之羽翼,绍将听从其计,遣兵南下,则吾大事去矣。今击之,备未有羽翼,易图也。
- 左丘明《左传》:晋侯问于士弱曰:吾闻齐桓公尊周室,存亡继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后如何?对曰:桓公能听从管仲之言,举贤任能,尊王攘夷,故能成霸业。及其晚年,怠于政事,信谗佞,卒致乱阶,后世子孙不能守其业也。
听从的例句
- 他总是愿意听从老师的建议,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 在团队合作中,大家都应该听从队长的指挥,以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 小明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听从父母的意见。
-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必须无条件地听从专业人员的指导,以保证自身安全。
- 她性格温和,总是默默地听从别人的安排,从不提出异议。
- 作为一名士兵,他深知纪律的重要性,因此始终严格听从上级的命令。
- 有时候,听从内心的声音比盲目跟从他人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