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自圆其说的近义词(48个)

共找到 48 个自圆其说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指自己的言行或观点前后不一致,互相冲突,无法让人信服。
  2. 自说自话([zì shuō zì huà]):形容一个人不顾他人意见,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话或行事。
  3. 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指自己欺骗自己,同时也试图蒙蔽他人,掩盖真相。
  4. 自以为是([zì yǐ wéi shì]):形容一个人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
  5. 自作聪明([zì zuò cōng míng]):指自认为聪明,实际上往往做出不明智的行为或判断。
  6. 自命不凡([zì mìng bù fán]):形容一个人自认为高人一等,过于看重自己的能力或地位。
  7. 自高自大([zì gāo zì dà]):指一个人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态度傲慢。
  8. 自吹自擂([zì chuī zì léi]):形容一个人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自我吹捧。
  9. 自卖自夸([zì mài zì kuā]):指一个人不谦虚地自我宣扬,强调自己的优点或功绩。
  10. 自言自语([zì yán zì yǔ]):形容一个人独自说话,不与他人交流,常用于表达内心想法。
  11. 自食其言([zì shí qí yán]):指一个人违背自己之前所说的话,言行不一。
  12. 自食其果([zì shí qí guǒ]):形容一个人因自己的行为而承受相应的后果,通常是负面结果。
  13. 自取其辱([zì qǔ qí rǔ]):指一个人因自己的不当言行而招致羞辱或失败。
  14. 自不量力([zì bù liàng lì]):形容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盲目行事或挑战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
  15. 自寻烦恼([zì xún fán nǎo]):指一个人无端给自己找麻烦或制造心理负担。
  16. 自暴自弃([zì bào zì qì]):形容一个人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再努力,任由自己堕落。
  17. 自私自利([zì sī zì lì]):指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考虑他人或集体的需要。
  18. 自立自强([zì lì zì qiáng]):形容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不断提升自己。
  19. 自给自足([zì jǐ zì zú]):指依靠自己的资源或能力满足自身需求,不依赖外界。
  20. 自得其乐([zì dé qí lè]):形容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中找到快乐,不受外界干扰。
  21. 自鸣得意([zì míng dé yì]):指一个人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或现状感到非常满意,常带有骄傲情绪。
  22. 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ài]):形容一个人因自己的过错或失败而懊悔、自责。
  23. 自顾不暇([zì gù bù xiá]):指一个人忙于自己的事务,无暇顾及他人或别的事情。
  24. 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形容一个人不断努力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
  25. 自力更生([zì lì gēng shēng]):指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或发展,不依赖他人帮助。
  26. 强词夺理([qiáng cí duó lǐ]):指用强硬的言辞或不合理的逻辑来辩解,试图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27. 牵强附会([qiān qiáng fù huì]):形容勉强把不相关的事物或观点联系在一起,显得不自然或不合理。
  28. 文过饰非([wén guò shì fēi]):指用言辞掩饰自己的错误或缺点,试图让人忽视问题。
  29.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比喻用自欺的方式回避现实问题,实际上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30. 巧言令色([qiǎo yán lìng sè]):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讨好的态度来掩盖真实意图或问题。
  31. 振振有词([zhèn zhèn yǒu cí]):指一个人在辩解或争论时显得理直气壮,但未必真正有理。
  32. 理直气壮([lǐ zhí qì zhuàng]):形容一个人在表达观点时态度坚定,自信满满,但有时可能是强辩。
  33. 强辩诡辞([qiáng biàn guǐ cí]):指用狡猾的言辞强行辩解,试图让人接受不合理的观点。
  34. 狡辩抵赖([jiǎo biàn dǐ lài]):形容用狡猾的言辞推卸责任或否认事实。
  35. 胡言乱语([hú yán luàn yǔ]):指说话没有逻辑或依据,试图用混乱的言辞掩盖问题。
  36. 胡说八道([hú shuō bā dào]):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根据,随意编造理由或借口。
  37.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指随口乱说,言辞不负责任,常用来掩饰或辩解。
  38. 信口开河([xìn kǒu kāi hé]):形容一个人不经思考地胡乱说话,常用来搪塞或推脱。
  39. 花言巧语([huā yán qiǎo yǔ]):指用好听但不真实的言辞来迷惑或说服他人。
  40. 百般狡辩([bǎi bān jiǎo biàn]):形容用各种方式进行诡辩,试图让人接受自己的说法。
  41. 诡辩狡赖([guǐ biàn jiǎo lài]):指用不诚实的言辞进行辩解,试图逃避责任或问题。
  42. 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指说出来的话并非内心真实想法,常用来掩饰或应付。
  43. 口是心非([kǒu shì xīn fēi]):形容一个人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一致,常用于掩饰真实意图。
  44. 敷衍了事([fū yǎn liǎo shì]):指做事或说话不认真,随便应付过去,常用来搪塞。
  45. 顾左右而言他([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形容一个人故意回避正题,用其他话题来转移注意力。
  46. 东拉西扯([dōng lā xī chě]):指说话或辩解时不着重点,胡乱扯到无关的事情上。
  47. 避重就轻([bì zhòng jiù qīng]):指在讨论或辩解时故意回避重要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内容。
  48. 推三阻四([tuī sān zǔ sì]):形容一个人找各种借口推脱,不愿承担责任或直面问题。

自圆其说的详细解释

自圆其说(zì yuán qí shuō)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观点或行为解释得合情合理,使别人找不到破绽。这个词语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解释者可能是在勉强辩解,而非真正客观合理。

 

从字面意思来看,自圆其说中的圆字表示使完整、圆满,说则指言论或解释。整体意思是让自己的说法变得圆满无缺,即使原本存在漏洞或矛盾,也能通过巧妙的言辞掩饰过去。

 

在实际使用中,自圆其说常用来形容那些善于为自己开脱的人。比如当一个人的行为前后矛盾时,他可能会找各种理由来自圆其说,试图让这些矛盾看起来合理。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解释得通,但实际上往往经不起推敲。

自圆其说的出处

自圆其说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