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分庭抗礼的近义词(39个)

共找到 39 个分庭抗礼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平分秋色([píng fēn qiū sè]):指双方实力相当,不分高下,常用于比喻两方在某一领域内各有千秋,势均力敌。
  2. 势均力敌([shì jūn lì dí]):形容双方力量相等,难分胜负,通常用于竞争或对抗的场景。
  3. 旗鼓相当([qí gǔ xiāng dāng]):比喻双方实力或水平相近,难分伯仲,常用于比试或较量中。
  4. 不相上下([bù xiāng shàng xià]):指两者的水平、能力或地位几乎相同,难以分出高低。
  5. 并驾齐驱([bìng jià qí qū]):比喻双方齐头并进,实力或进展相当,常用于形容竞争中的均衡状态。
  6. 各擅胜场([gè shàn shèng chǎng]):指双方各有擅长的领域,实力不相上下,难分高低。
  7. 棋逢对手([qí féng duì shǒu]):比喻双方能力相当,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常用于竞技或智谋较量。
  8. 难分伯仲([nán fēn bó zhòng]):形容双方水平或能力非常接近,难以分出谁优谁劣。
  9. 不相伯仲([bù xiāng bó zhòng]):指两者之间难分高下,水平或实力几乎一致。
  10. 等量齐观([děng liàng qí guān]):指将两者视为同等重要或价值相等,常用于比较中。
  11. 两虎相争([liǎng hǔ xiāng zhēng]):比喻两个强者相互对抗,力量相当,难以分出胜负。
  12. 匹敌相当([pǐ dí xiāng dāng]):形容双方能力或地位匹配,势均力敌,难分胜负。
  13. 分庭伉礼([fēn tíng kàng lǐ]):指双方地位或实力对等,能够相互抗衡,与对方平起平坐。
  14. 分疆抗衡([fēn jiāng kàng héng]):比喻双方各自占据一地,力量对等,相互抗争。
  15. 平起平坐([píng qǐ píng zuò]):形容双方地位或能力相当,没有高低之分。
  16. 抗衡对峙([kàng héng duì zhì]):指双方力量均衡,互相对抗,难以分出胜负。
  17. 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虽然侧重于对立,但也常隐含双方实力接近,难以轻易压倒对方。
  18. 分足鼎立([fēn zú dǐng lì]):比喻各方势力均衡,各自占据一席之地,相互抗衡。
  19. 各据一方([gè jù yī fāng]):指各方占据自己的领域,实力相当,互相对峙。
  20. 并立对等([bìng lì duì děng]):形容双方地位或力量平等,相互对等,难分高下。
  21. 势均力均([shì jūn lì jūn]):指双方在力量和形势上都相当,难分胜负。
  22. 两强相遇([liǎng qiáng xiāng yù]):比喻两个强者相遇,实力相当,难以轻易分出胜负。
  23. 分地抗争([fēn dì kàng zhēng]):指双方各自占据地盘,力量对等,相互对抗。
  24. 鼎足而立([dǐng zú ér lì]):比喻三方或多方势力均衡,各自独立存在,相互抗衡。
  25. 各持一端([gè chí yī duān]):指双方各执一词或各占一地,力量或观点相当。
  26. 分而治之([fēn ér zhì zhī]):虽然侧重于策略,但也隐含力量对等,无法直接压服的意味。
  27. 势若均分([shì ruò jūn fēn]):形容双方形势或力量平均分配,难分高下。
  28. 各领风骚([gè lǐng fēng sāo]):指各方在各自领域内表现出色,实力相当,难分优劣。
  29. 分土抗争([fēn tǔ kàng zhēng]):比喻双方各自占据地盘,力量均衡,相互对抗。
  30. 均分天下([jūn fēn tiān xià]):指双方或多方平分势力范围,实力相当,互相对峙。
  31. 对等抗衡([duì děng kàng héng]):形容双方地位或力量平等,相互对抗,难分胜负。
  32. 分域对立([fēn yù duì lì]):指双方各自占据领域,力量对等,互相对抗。
  33. 抗礼相待([kàng lǐ xiāng dài]):指双方以平等的礼节相待,隐含地位或实力相当的意思。
  34. 分治对峙([fēn zhì duì zhì]):比喻双方各自管理自己的领域,力量均衡,互相对抗。
  35. 各分势力([gè fēn shì lì]):指各方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实力相当,相互抗衡。
  36. 对等相争([duì děng xiāng zhēng]):形容双方地位或力量相当,互相竞争或对抗。
  37. 分权抗衡([fēn quán kàng héng]):指双方各自拥有权力,力量对等,相互抗争。
  38. 鼎立之势([dǐng lì zhī shì]):比喻多方势力均衡,各自独立,相互对峙的形势。
  39. 均势对立([jūn shì duì lì]):指双方或多方力量均衡,互相对抗,难以分出胜负。

分庭抗礼的详细解释

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原指古代宾主相见时,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相待。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双方分立而对、互不相让的场景,后来引申为双方地位相当、实力相近,彼此抗衡或对立的状态。

 

在古代礼仪中,分庭抗礼体现的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宾客与主人分立庭院的左右两侧,彼此行礼致意,既保持了各自的尊严,又表达了相互的敬意。这种形式后来被用来比喻两个势力或个体在某个领域内势均力敌,互不相让。

 

在现代语境中,分庭抗礼多用于形容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在某一领域展开竞争或对抗。比如两家公司在市场上分庭抗礼,或者两位棋手在比赛中分庭抗礼。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平衡和对峙的状态,双方各有优势,难分高下。

 

需要注意的是,分庭抗礼通常带有中性的意味,既可以指良性的竞争关系,也可以指僵持不下的对立状态。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但核心始终是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这一特质。

分庭抗礼的出处

分庭抗礼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