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公私的近义词(58个)

共找到 58 个公私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公私([gōng sī]):指公共事务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区分或关系。
  2. 公利([gōng lì]):指公共的利益或福祉,常用于强调集体或社会的共同好处。
  3. 公义([gōng yì]):指公正的道义或原则,强调社会整体的公平与正义。
  4. 公益([gōng yì]):指为大众谋求福祉的活动或事业,注重社会整体利益。
  5. 公德([gōng dé]):指社会公共道德,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行为规范。
  6. 公心([gōng xīn]):指一心为公众着想的心态,体现无私的精神。
  7. 公道([gōng dào]):指公正合理的原则或态度,强调公平对待。
  8. 公理([gōng lǐ]):指普遍认可的道理或准则,常用于道德或社会规范。
  9. 公论([gōng lùn]):指公众的共同意见或评价,体现集体看法。
  10. 公事([gōng shì]):指与集体或官方相关的事务,区别于个人事务。
  11. 公职([gōng zhí]):指为社会或政府服务的职务,带有公共性质。
  12. 公产([gōng chǎn]):指属于集体或国家的财产,与个人所有物相对。
  13. 公权([gōng quán]):指公共权力,通常由政府或机构行使。
  14. 公意([gōng yì]):指公众的共同意志或意愿,反映集体意见。
  15. 公法([gōng fǎ]):指规范社会整体利益的法律,与个人法律相对。
  16. 公用([gōng yòng]):指供大家共同使用的事物或资源。
  17. 公物([gōng wù]):指属于集体或社会所有的物品。
  18. 公款([gōng kuǎn]):指属于集体或机构的资金,区别于个人财产。
  19. 公制([gōng zhì]):指通用的制度或标准,常用于度量衡等领域。
  20. 公约([gōng yuē]):指大家共同遵守的约定或规则。
  21. 公诉([gōng sù]):指代表社会利益提起的诉讼,与个人诉讼相对。
  22. 公认([gōng rèn]):指被大家普遍认可或接受的观点或事实。
  23. 公断([gōng duàn]):指基于公平原则作出的裁决或判断。
  24. 公愤([gōng fèn]):指公众共同的愤怒或不满情绪。
  25. 公敌([gōng dí]):指被社会或集体视为共同敌对的对象。
  26. 公害([gōng hài]):指对社会整体造成危害的现象或问题。
  27. 公推([gōng tuī]):指大家共同推举或推荐某人或某事。
  28. 公选([gōng xuǎn]):指通过集体或公开方式进行的选择。
  29. 公审([gōng shěn]):指公开进行的审判,体现透明与公正。
  30. 公报([gōng bào]):指官方或集体发布的公告或消息。
  31. 公证([gōng zhèng]):指由权威机构对事实或行为进行的证明。
  32. 公论([gōng lùn]):指社会上普遍的评论或看法,体现集体意见。
  33. 公允([gōng yǔn]):指公平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处理方式。
  34. 公共([gōng gòng]):指属于大家共同所有或使用的资源或空间。
  35. 公家([gōng jiā]):指集体或国家,与个人或家庭相对。
  36. 公众([gōng zhòng]):指社会上的一般大众或群体。
  37. 公开([gōng kāi]):指不加隐瞒、让大家都知道的状态或行为。
  38. 公正([gōng zhèng]):指处事公平正直,不偏袒任何一方。
  39. 公平([gōng píng]):指对待各方一视同仁,没有偏见。
  40. 私利([sī lì]):指个人的利益或好处,与集体利益相对。
  41. 私心([sī xīn]):指为个人打算的心思,常带有自私意味。
  42. 私欲([sī yù]):指个人的欲望或私念,常与大义相对。
  43. 私事([sī shì]):指个人的事务,与集体事务相对。
  44. 私产([sī chǎn]):指属于个人的财产,与集体所有物相对。
  45. 私权([sī quán]):指个人的权利,与集体权力相对。
  46. 私用([sī yòng]):指供个人使用的事物或资源。
  47. 私物([sī wù]):指个人所有的物品,与集体所有相对。
  48. 私款([sī kuǎn]):指个人所有的资金,与集体资金相对。
  49. 私家([sī jiā]):指个人的家庭或私人所有,与集体相对。
  50. 私人([sī rén]):指个人身份或个人事务,与集体身份相对。
  51. 私密([sī mì]):指个人的秘密或不公开的内容。
  52. 私下([sī xià]):指不公开、仅限于个人之间的情况或行为。
  53. 私自([sī zì]):指未经许可、个人擅自的行为。
  54. 私情([sī qíng]):指个人之间的感情或关系,常带有隐秘性。
  55. 私意([sī yì]):指个人的意愿或想法,与集体意见相对。
  56. 私念([sī niàn]):指个人的念头或想法,常带有自私色彩。
  57. 私利私欲([sī lì sī yù]):指一心为个人利益和欲望着想,忽视集体福祉。
  58. 公共利益([gōng gòng lì yì]):指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利益或好处。

公私的详细解释

公私(gōng sī)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公和私两个对立概念组成,指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的统称或对比关系。这个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常用于讨论行为准则、利益分配等社会议题。

 

从构词角度看,公私中的公代表集体、国家或公共领域,私则指个人、家庭或私人领域。这种对立统一的构词方式,反映了中国人对社会关系的基本认知框架。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公私概念常与义利之辨产生关联。

 

现代语境中,公私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既可以描述财产所有制,如公私合营;也能指代行为边界,如公私分明;还可用于讨论权力行使,要求官员做到公私分开。这种概念的灵活性使其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分析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公私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认知差异。传统社会更强调以公抑私,而现代社会则注重公私领域的合理划分。这种演变过程,本质上反映了权利意识与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变迁。

公私的出处

公私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