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义词

真假的近义词(37个)

共找到 37 个真假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所有近义词释义

  1. 虚实([xū shí]):指事情的真实与虚假,或者情况的虚构与实际,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状态的不确定性。
  2. 是非([shì fēi]):表示对错或真伪的判断,常用于道德或事实的辨别。
  3. 正伪([zhèng wěi]):指正确与伪造的区分,强调某事物是否符合事实。
  4. 真伪([zhēn wěi]):描述某事物是真实的还是伪造的,常用于验证或辨识。
  5. 对错([duì cuò]):指判断某事是否正确或错误,侧重于是非观念。
  6. 正误([zhèng wù]):表示正确与错误的区分,常用于学术或逻辑判断。
  7. 实虚([shí xū]):指真实与虚构的对立,类似于实际情况与表面现象的对比。
  8. 黑白([hēi bái]):比喻是非或对错的明显区分,常用于道德或伦理讨论。
  9. 曲直([qū zhí]):指事情的弯曲与正直,引申为对错或是非的判断。
  10. 善恶([shàn è]):指道德上的好与坏,常用于评价行为或品性。
  11. 正邪([zhèng xié]):表示正义与邪恶的对立,常用于描述道德或价值观念。
  12. 诚伪([chéng wěi]):指真诚与虚假的对比,强调态度或行为的真实性。
  13. 真幻([zhēn huàn]):描述真实与幻觉之间的区分,常用于文学或哲学讨论。
  14. 实假([shí jiǎ]):指真实与虚构的对比,强调事实与表象的差异。
  15. 虚伪([xū wěi]):指表面与内在不一致,常用于描述言行不一的现象。
  16. 真谛([zhēn dì]):指事物的本质或核心道理,侧重于探究本源。
  17. 假象([jiǎ xiàng]):指表面上看起来是某种状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18. 表里([biǎo lǐ]):指外表与内在的对比,常用于描述一致性或差异性。
  19. 本末([běn mò]):指事物的根本与枝节,引申为主要与次要的区分。
  20. 主次([zhǔ cì]):指事物的重要程度差异,常用于判断优先级。
  21. 内外([nèi wài]):指内部与外部的对比,引申为本质与表象的差异。
  22. 显隐([xiǎn yǐn]):指明显与隐藏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事情的可见性。
  23. 明暗([míng àn]):比喻事物的明朗与隐晦,引申为清晰与模糊的对比。
  24. 真情([zhēn qíng]):指真实的情感或态度,强调内心的诚恳。
  25. 假意([jiǎ yì]):指表面上的意愿或情感,实际上并非出自内心。
  26. 实情([shí qíng]):指实际情况或事实,常用于说明事情的本质。
  27. 假话([jiǎ huà]):指不真实的话语,常用于描述欺骗或不诚实。
  28. 真相([zhēn xiàng]):指事情的本来面目或事实,常用于揭露或探究。
  29. 假相([jiǎ xiàng]):指表面的现象或假象,与实际不符。
  30. 真实([zhēn shí]):指符合事实或实际情况,强调客观性。
  31. 虚假([xū jiǎ]):指不真实或伪造,常用于描述表象与本质不符。
  32. 诚实([chéng shí]):指言行一致,态度真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质。
  33. 伪装([wěi zhuāng]):指掩盖本来面目,表现出与实际不符的状态。
  34. 真心([zhēn xīn]):指内心的诚意或真实情感,常用于表达态度。
  35. 假装([jiǎ zhuāng]):指表面上表现出某种状态,但并非出自本意。
  36. 真面([zhēn miàn]):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本质,常用于揭示事实。
  37. 假面([jiǎ miàn]):指表面的伪装或不真实的形象,常用于比喻。

真假的详细解释

真假(zhēn jiǎ)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真和假两个对立概念组成。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事物或信息的真实性状态,指代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对比关系。

 

在日常使用中,真假可以表示对某件事物真实性的质疑。比如人们常说需要辨别真假,就是指区分真实与虚假。这个词体现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探究态度。

 

从哲学角度看,真假构成了一组重要的认识论范畴。认识真假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本目标之一。在逻辑学中,命题的真假更是判断推理有效性的关键标准。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情况愈发常见。培养辨别真假的能力,成为每个人都需具备的重要素养。这既需要理性思考,也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

真假的出处

真假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