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近义词(18个)
共找到 18 个以逸待劳的近义词,分别如下:
- 养精蓄锐
- 以静制动
- 以守为攻
- 后发制人
- 以柔克刚
- 以退为进
- 伺机而动
- 蓄势待发
- 静观其变
- 按兵不动
- 以静待动
- 相机行事
- 待时而动
- 韬光养晦
- 深藏不露
- 持重待机
- 以不变应万变
- 静待时机
所有近义词释义
- 养精蓄锐 :指保养精神,积聚力量,以备将来之用,常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前的充分准备。
- 以静制动 :指用冷静和静止的方式来应对对方的行动,占据主动地位。
- 以守为攻 :指通过防守的策略来寻找进攻的机会,强调稳中求进。
- 后发制人 :指在对方行动后再采取措施,从而占据上风,体现策略性。
- 以柔克刚 :指用柔和的方式战胜强硬的对手,强调策略上的智慧。
- 以退为进 :指通过表面上的退让来达到前进的目的,体现战术的迂回。
- 伺机而动 :指等待合适的时机再采取行动,注重时机的把握。
- 蓄势待发 :指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到就迅速行动,形容准备充分。
- 静观其变 :指冷静观察形势的变化,等待合适的时机再采取措施。
- 按兵不动 :指暂时不采取行动,保持静止状态以观察形势。
- 以静待动 :指用冷静和等待的方式来应对变化,寻找有利的时机。
- 相机行事 :指根据具体情况和时机来决定行动的方式,强调灵活性。
- 待时而动 :指等待适当的时机再采取行动,注重时机的选择。
- 韬光养晦 :指隐藏自己的才能和光芒,暗中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 深藏不露 :指隐藏自己的实力或意图,不轻易显露,等待合适的机会。
- 持重待机 :指谨慎行事,等待有利时机的到来再采取行动。
- 以不变应万变 :指用不变的策略来应对各种变化,体现稳健的态度。
- 静待时机 :指冷静地等待有利的时刻再采取行动,强调耐心。
以逸待劳的详细解释
以逸待劳(yǐ yì dài láo)是一个源自《孙子兵法》的成语,指在战争中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疲惫的敌人来攻,从而占据有利地位。这个策略强调通过保存己方实力,消耗敌方精力,最终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从字面意思来看,以逸待劳中的逸指安逸、休整,劳指疲劳、奔波。整句话可以理解为以己方的安逸状态来应对敌方的疲劳状态。这种战术思想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在现代商业竞争、体育比赛等场合也常被借鉴。
运用以逸待劳策略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过早出击可能暴露实力,过晚反应又会错失良机。需要准确判断敌我态势,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出手。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都运用了这个策略的精髓。
以逸待劳的出处
- 孙武《孙子兵法 军争篇》: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 陈寿《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亮曰:操虽胜袁绍于官渡,然彼军多务广,我得以逸待劳,此未可定也。
-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纪》:今我以逸待劳,彼远来疲敝,击之必克,愿公勿疑。
-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不得还,臣愿足下以逸待劳,击之必破。
- 班固《汉书 韩信传》:信曰:今敌兵虽众,斗志不坚,我以逸待劳,一战可定,愿大王勿忧。
以逸待劳的例句
- 在比赛中,教练安排主力队员先休息,等到对手体力消耗殆尽时再上场,以以逸待劳的方式争取胜利。
- 面对敌军的强攻,我们选择坚守阵地,等待对方疲惫不堪,再以以逸待劳之计发动反击。
- 他在谈判中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耐心观察对方的策略,采取以逸待劳的姿态,最终占据了主动。
- 长途旅行后,我们决定在酒店好好休息一天,以以逸待劳,为接下来的行程储备精力。
-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她没有立刻投入全部精力,而是合理安排时间,以以逸待劳的心态逐步完成。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选择暂缓推出新产品,观察对手的动向,以以逸待劳的方式寻找最佳时机。